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资源开发设计
2018-12-21练容新
练容新
摘要: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重要方式。合理的课外作业资源开发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能让学生通过课内知识课外延伸、巩固及提高,使他们亲历数学、感知数学、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认识数学的本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课外作业资源 开发设计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数学课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以往,对数学教学的方法、技巧等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进行研究。然而,对于数学教学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课外作业资源开发设计,我们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在设计的时候,拘泥于教材,以单元测验卷或试卷中出现的题型、作业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过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布置课外作业,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忽视课内知识课外延伸;过于强调课外作业要“整齐划一”:强调统一量、统一格式、统一批改、统一答案。而这恰恰反映出传统课外作业观的弊端,忽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忽视学生个体心智发育的不均衡性、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影响学生的心智发展。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的历史、文化、规律、本质等内容都比较容易被教师忽视,而这些内容又都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课外作业开发设计时要尽量使作业的内容呈现生活化、个性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要强调合作、探究、开放,作业的手段要追求多角度,多感官、开放视野,让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课外作业资源开发设计的做法来谈谈。
1.优化小学数学调查性实践课外作业资源开发。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现实社会,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关于数学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实践的意识。调查性实践作业是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家乡建设实际,针对一些涉及数学知识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资料、调查、访问、了解现状等,对不合理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综合素养。
2.优化小学数学操作性实践课外作业资源开发。
现代数学论认为:获取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操作性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具备操作性 (如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填一填等),根据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发现的现象和总结的规律等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让学生学以致用。要让学生走出驻足观摩,真正做到亲历课堂,动口、动手、又动脑,在亲历课堂中感知数学,探索数学规律。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训练、兴趣激发、能力培养等融为一体,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使知识充满着内在“活力”。例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一课后,我要求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先动手拼出一幅精美的图案,然后画出与之相适应的其它画面,使它们成为一幅完整美丽的图画。记得有这样一位学生,他用七巧板拼成了一条小鱼,旁边画上一条弯弯的小河,河里长着青青的水草,小鱼儿在水里游泳嬉戏,不时地吐出泡泡圈,多美的图画啊!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动手描绘出一幅“鱼儿嬉戏”图,真不简单!
3.优化小学数学探究性实践课外作业资源开发。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改善学生的参与学习方式。将探究性实践课外作业让学生自主参与,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而教师将手中的“权力”合理下放给学生后,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多样化。这樣,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探究性实践课外作业设计,使作业的内容呈现生活化、个性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合作、探究、开放,作业的手段追求多角度,多感官、开放视野,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
4.优化小学数学应用性实践课外作业资源开发。
应用性实践课外作业资源开发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学用结合的能力,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例如,在学习“口算”后,我们可要求同桌两位互相出口算题,看谁算的越快越准,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有了自主性,能够在相互竞争中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又例如,在学习“倍数约数”后,可开发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和家长准备20根小棒,两人间次拿小棒,每次只能拿1-3根,拿到后一根的人是胜者,玩10次,记录自己获胜的次数。第二天上课汇报后,教师可适时地激发学生探索必胜的策略,并揭示20是4和5的倍数,依据这两个特征分别研究先拿和后拿的必胜策略,然后再和家长进行游戏。通过游戏把纯粹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并结合逻辑数学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学习数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达到主动爱学习的目的。
基于此,我力求通过研究优化小学数学的调查性、操作性、探究性、应用性实践课外作业资源的开发,设计出内容贴近生活,能把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有效性融于一体。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做到学科间融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
[2] 蔡锦民.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J].2012
[3] 张丽红.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探索. 《广西教育》[J].2015
[4] 胡青春.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未来英才》[J].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