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2018-12-21杨婷婷
杨婷婷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节奏、旋律练习。节奏练习主要包括:练习的规则与姿态;反应的训练;节奏基石的提取和训练(即运用语言进行节奏训练);用声势进行节奏训练;节奏引导、自编、补充训练。旋律练习包括:音条乐器(如:木琴、钟琴)及其他乐器的演奏规则和方法;演奏歌曲、乐曲;为歌(乐)曲伴奏,自编乐曲,即兴演奏;识谱教学、欣赏教学等。第二部分是基本形体动作训练。主要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训练(含走、跑、蹦跳、弹跳、“跑马”、摆动)动作变奏和动作结合动作游戏、舞蹈表演、即兴动作。
关键词:音乐活动;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和实践
奥尔夫教学法是德国现代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这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的形成和发展已有60余年的历史。这种教学法已经在有些地方得到推广和运用,但是在农村音乐教育上,仍未深入推广。我认为是观念差异的原因,大家都认为音乐课就是豆芽课,不被大家重视。
幼儿园里面的小朋友天生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奥尔夫教学法不是让他们学习单一的唱歌,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通过让孩子亲自参与音乐活动,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适合孩子们的认知要求。
下面我就说一说我是怎样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我设计的是一堂大班的音乐课《老鼠与花猫》,首先,我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表演的区域,区域里面我们用废旧的塑料瓶、奶桶制作了许多的打击乐器有沙锤、腰鼓、手鼓、编钟等等,还用不同的废旧材料制作的表演服。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来敲打歌曲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运用拍手、跺脚、拍腿、拍肩、捻指不同形式来增加拍打的乐趣。创编环节让孩子们把传统的童谣改变成说唱形式的歌谣,并且有节奏的加上动物的声音。动作的创编我让孩子们带上做好的头饰,通过走、跑、跳、摆动有效的把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最后加入游戏环节猫捉老鼠,借助游戏的外衣,让孩子们更好的熟悉歌词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孩子们可以从游戏中获得快乐。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节奏的训练,把废旧物品变废为宝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音乐、舞蹈、语言、表演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不仅让幼儿学习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而且对语言、模仿、创造等多方面有启智性的效果。它也是活动性的教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使幼儿快乐地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法已经很落后了,这就需要我们音乐老师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學理论,来服务于孩子们。让他们能够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姝蓉.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
[2]胡艺兰,罗立章.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4(09):182-183.
[3]何元田.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6(25):115.
[4]唐诗韵. 主题背景下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