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2018-12-21杜广荣
杜广荣
摘要: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是为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也是为了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内在需求,也是学校课堂教学与教育的终极目标。以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能适应这种要求的,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拥有丰富熟练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认真领会学习国家教育改革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出的意义,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上下功夫,真正的把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内化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渠道。
关键词: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检测评价
我认为,要达成以上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在备课环节:也就是在课前的准备阶段,教师要明确目标导向其具体化就是课程标准,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做到统合教材内容,要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整合与取舍,在深度、质量、广度上要有所選择,对教材的重难点应制定落实措施,要提前设计突破和解决重难点的方式方法要在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制定详尽、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案和导学案,落实三维目标的中双基要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知能目标。高中历史教材分为三个模块即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个模块进行整合也就是说在授课时不应该只孤立地讲授和突出某一个模块而是进行有机的渗透。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课前提问应具有导向性和知识性趣味性,最好选取与新课相关的联的内容,应难易适度,教师的点评应中肯以激趣为主,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和导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或教师富于逻辑性、知识性的导语,既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新课内容、带入情境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历史学科主要是人与事,经过教师的加工、整合很多都可以在导语中采用。比如我在讲授《新航路开辟》这节课时,在准备阶段我参照当时中国宋末明初的中国航海与造船技术的几个参数比如吨位、排水量、大小等,我是这样提问的:“我们这节课讲的是欧洲航海家远洋探险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故事,你们知道咱们中国当时如果也进行远洋航行的话,和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在造船、地理等方面的条件有什么不同吗?”这样设计的提问既把中西方的历史有机联系起来,也起到了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
第二,要将课堂变成真正的生本课堂。师生之间的导与学变成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关系,教师要大胆设疑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帮助构建时空关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包括课堂内容的反思讨论,帮助学生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观念、提高历史理解能力并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能够认识到分辨历史上的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最后,课堂知识的检测评价过程应与核心素养培育相关联。
课后检测的方式方法应灵活多变,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习题,可是卷面的、口语化的、讨论式的、发问式的等。这是确定和检验教学有效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生本课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总之,将课堂教学定位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主要平台、将课堂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内容及过程的丰富和多变是第一线历史教师在新形式下改革教学模式、实现生本课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最理想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备课准备阶段、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上、在习题检测评价方面多下功夫,切实理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聚元 蒋洪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革新》
[2] 严先元《学科教学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