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问题生活化

2018-12-21雷英

赢未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兴趣生活化数学

雷英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在保证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兴趣;能力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所以,教师应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凸显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打通数学与生活间的无形屏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材例题是这样的:“东山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本例题虽然涉及的数量较小,但对于相城区的学生来讲,对“原计划造林及实际造林”感到陌生,不易理解。我改变了例题,是这样教学的:首先让学生说出本班的男女生人数,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显示出男生28人, 女生26人, ?让学生补上百分数的问题,并且将多媒体屏幕停顿在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的问题上,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含义。学生众说纷纭,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题意,掌握了数量关系,用两种方法解答了应用题。接着出示书上例题,让学生练一练,问题迎刃而解。由于我在教学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了,也就是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了应用题的蓝本,学生身临现实情景,感到熟悉、亲切、真实,兴趣盎然。与其说是在解答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他们毫无倦意,时时闪耀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提炼生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和反映。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是概括了的现实生活,是前人经验的结晶,而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因而,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教学时,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会选择信息,分析、概括、提炼,使知识内化。

例如,教学圆周长时,当学生应用滚动法及绕绳法测量出圆形实物的周长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要求学生想办法测出它的周长。结果,虽然一位同学勉强用绕绳法测量,下面同学早就议论纷纷:“不行,太麻烦了,而且不精确。”师:“的确麻烦。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圆周长究竟与什么有关呢?”此时,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已是水到渠成。通过学生间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很快地得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中,教师先把对圆周长的测量还原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唤起学生的经验,进而故设“陷阱”,使学生认知发生冲突,自觉地进行数学概括:圆周长的计算肯定有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开展数学操作,进行數学交流,在概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到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这是数学教学的归宿。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体验到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例如,当教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如下一题:“老师想买一台长虹彩电,可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友阿商场标着‘彩电八折大酬宾,步步高商场标着‘彩电一律九折优惠。你说老师应上哪家商店去购买。”

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在学生的争论声中达成一致协议:先摸清商店彩电的原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然后计算彩电卖出的现价,看哪家便宜就到哪家去买。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既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受到了优化思想的熏陶,体验了数学对生活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尤其是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吴宏伟;;培养小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J];新课程(教师);2010年07期;

[2] 杜丛英;;在生活中感悟数学[J];教育;2007年18期

猜你喜欢

兴趣生活化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