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文而异 拓出精彩

2018-12-21陈文瑶

赢未来 2018年15期
关键词:桂花课文教材

陈文瑶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拓展性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文本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阅读拓展。本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实行后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拓展教学的形式和实施情况以及自己在课堂的实践探索中的几点做法:,课始拓展,收集信息资料;课中拓展,提高阅读兴趣;课终拓展,架设阅读桥梁。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拓展 阅读教学

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推进,拓展性阅读逐渐成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和教研中倍受关注的话题。它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拓展性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

我们应理性审视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拓展,对文本所要拓展的内容要冷静思考,不可盲目,处理好拓展的角度和落点的问题,掌握好拓展的基本方法,才能使拓展成为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教材是基础,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在正确把握教材,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出有价值的拓展点,将课本知识引向纵深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将语文课堂引向更广阔的世界。

就语文教学中阅读拓展的形式和内容,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课始拓展,收集信息资料。

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及课文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储备能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往往采用课前拓展策略。其主要是做好预览文本,搜集信息、初步感知课文的工作,它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课前搜集信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生就轻松了。

(1)拓展时代背景,拉近文本距离,营造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由于教材中有些课文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因而制约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那么如何调动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乐趣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在预习时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独立查阅资料。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这篇文章,以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完全无法体会到外祖父漂泊他乡、却眷恋梅花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自己要查询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展示,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生学习课文、体会文章蕴义、理解课文语言而服务,而且要求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这样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才跃然纸上,师生共同感受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又如上《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很多孩子没有看过《狼牙山五壮士》影片或书籍,对故事里面的情节丝毫不了解,因此课前老师在了解背景的同时,布置学生任选下面其中的两三项进行搜集、整理,并写出简单的书面记录。其选项内容为:①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②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五壮士的特点,感受其高大形象和伟大精神;③浏览有关抗战的网站,如:“民族魂”网站 ;④ 有兴趣的还可以去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通过对文章背景的了解,学生们的心中就有数了,那么上课时自然就有话可说,发言就会异常积极。

(2)拓展作者简介,为新授课铺垫。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都是名家名篇,然而学生对作家知之甚少。了解作家的身世,了解作家写作的背景,可以激發学生阅读、探究文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和视野,我们可以从课文作者出发选择拓展阅读材料。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时,笔者向学生简介作者:“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华生,原籍台湾台南,祖籍福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他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赴印度研究佛学,回国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1935年到香港大学任教,并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创作的小说中表现出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作品。”有了这样具体的作者简介,学生们学习兴趣就更浓了,能深深理解为什么他是如此怀念童年。也可以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许地山的资料,比如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多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们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的形象。有了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充满个性化的理解,激发学生想走进人物角色的欲望。

二. 课中拓展,提高阅读兴趣。

(1)拓展重组教材,深入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在情感与态度第四点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由教材的“执行者”变成教材的“决策者和创造者”。要加强学习,细心揣摩,勇于否定教材、重组教材,还教材内容于科学性。如《桂花雨》整篇文章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有关“摇桂花”和“桂花雨”的点点滴滴,在作者饱含深情的笔下成了柔美的画面,在字里行间悠悠地荡来。尤其是这段“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那么如何将这种富有诗意的韵味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呢?我在教学时就将这段诗化处理:

师:是的,多美妙的画面呀!作者将纷纷飘落的桂花说成是桂花雨,形象、贴切。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事情啊!就像一首小诗(出示课件):

每當∕我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满头满身 ∕都是桂花∕枝摇花落乐心∕魂牵梦莹桂花雨∕我喊着 喊着∕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多次反复的朗读中同学们深深体会到,这道风景的诗意美,美就美在它的形象贴切、富有诗意。

(2)拓展同题材的文章,开阔视野。

如,在教学五年级古诗《泊船瓜舟》时,补充了这两首有关思乡的古诗词《回乡偶书》和《天净沙.秋思》。

又如:学习《新型玻璃》、《鲸》 等一系列儿童科普文章,都是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些科学知识,拓展材料中《会说话的灯》、《青蛙的眼睛》等文章结构相似,组织学生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来阅读这篇文章,能使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这种读书的本领,以后就可以更快、更好的阅读类似的文章,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

将同题材,同类型的文章引入课堂,打开了孩子们的阅读视野,通过相关文本的输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提审自己的感悟,这正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所追求的深刻的人文关怀。

(3)拓展精美的语言,读写结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在品读了课文的同时,我让学生模仿重点段中优美语句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风景。为了把小练笔写得更好,学生往往再次与课文“会晤”,去领会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不知不觉中,学生的理解在进一步品味关键语言时得以提炼、深化。这样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了深层次品味语言的平台。

(4)拓展故事背景,走进生活。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理解诗意,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之后我补充有关长征的时代背景资料和相关小故事,拓展阅读,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实录如下:

师:红军不怕远征难,宁可饿死在雪山草地,也要完成长征。同学们,你们对长征的了解有多少呢?

(学生交流)

师:请你们读读下面这段话

(课件出示红军长征的背景概况)

师:读完这些资料,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仿佛看到了红军英勇战斗的场面,红军真是不怕牺牲。

生2:我们的红军,一次又一次以实际行动,战胜敌人。

生3:我仿佛看到了红军翻越崇山峻岭的情景,红军长征真难啊!

生4:我仿佛看到了红军一路欢歌的情景,他们虽然辛苦,但一点也不怕苦,非常乐观。

生:5我头脑里出现了毛主席的形象。

师:啊,毛主席在你的头脑中是什么形象?

生:伟人!他高高的个子,此时站在高高的山坡上,两手叉腰,面带微笑,两眼炯炯有神……

师:这首诗引起了我们不尽的遐想,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让我们放声朗读吧,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课终拓展,架设阅读桥梁。

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师应该在和学生共同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跳出教材,再将触角伸向课外,开阔阅读视野,激发学生自己学习、探究新领域的激情。我一般采用以下两个步骤:

步骤一是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方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紧紧抓住文本,以文本为中心,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之后,向学生推荐少儿版《三国演义》, 学了《猴王出世》就让学生读读原著《西游记》等。以此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积极的意义。

步骤二是自主作业,延续兴趣。

为了锻炼了学生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又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多阅读、多积累,我常布置两种综合性作业,即写针对性的短文和手抄报。

如在教学《赞汉字》一课后,让学生想象汉字的有趣,试写一篇《有趣的汉字》的短文;又如在教学《遨游汉字王国》结尾处时,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学生们课外收集“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收集“汉字来历的资料”或办一期赞汉字的手抄报;又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笔者先引导学生班内进行讨论,分组收集不同类型的诗词,如山水诗、边塞诗、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等,编好手抄报进行展示。建议收集诗歌小常识,作者的生平等,写在手抄报上,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诗歌编成小报展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诗歌的兴趣,而且锻炼了他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主动探索者,更重要的是创新,而非仅仅存储知识。” 阅读拓展教学作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课改的今天已经盛行。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拓展时,应分清良莠、择优慎用、多点探索,让拓展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因文而异,拓出精彩。让学生在更广阔更深远的环境中学习,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巢宗祺著.关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理念.中国语文网.

[2]何克抗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998年4月版.

[4] 王松泉等著.语文课程新理念导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7月版.

[5]余文森,郑金洲主编.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6]金感芳主编.小学语文精彩教学片段赏析[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年9月版.

猜你喜欢

桂花课文教材
桂花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做桂花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桂花蒸
打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