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018-12-21蒋新宽范粟淇王倩倩

赢未来 2018年15期
关键词:供销社转型升级互联网+

蒋新宽 范粟淇 王倩倩

摘要: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就是要在新时期,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更好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成为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中担当起更大责任。

关键词:供销社 转型升级 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出发,对新时期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各级供销社必须找准职责定位,紧扣为农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弥补短板,不断打造新型的供销合作体系,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水平,真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

一、基本情况

太和县供销社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计划经济时代,曾为繁荣农村市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积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1998年至2003年县供销社经营严重亏损,社属企业纷纷倒闭,职工被迫下岗分流,全县29个基层社经营萎缩,阵地流失,债务繁重,土地等资产被查封侵占。

2003年以前县社直属公司、厂、站9家企业。2003年按照要求,依据政策对所属农资、棉麻、土产三个公司进行了改制。宏达、回收等6家公司也处于停业状态,职工下岗自谋职业。1994年依全县行政规划设立基层社31个。2009年底依法对城关镇供销社进行了改制。剩余30个基层社,经营萎缩,债务沉重,大部分资产被查封侵占。

除上述公司、城关社改制外,其余的社属公司、厂、站、基层社由于资产变现与职工补偿失衡,均未进行改制,目前,均无经营,处于歇业状态。据统计,全县基层社尚有土地120亩,其中有争议土地70亩,无争议土地50亩,属于划拨土地。截止2016年底,全县供销社系统共有3600人。退休人员1500余人,企业军转干部48人,对越参战人员33人,志愿兵36人,2003年保留劳动合同人员890人,未保留合同人员1200人。各基层、公司、厂、站现配有领导班子126人,他们均未享受工资、福利待遇。2100名职工中70%人员自己交纳社保费(含单位)参保,90%人员参加了城关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政策扶持较少。部分单位和个人对供销社的认识与看法不一,认为供销社已完成历史使命,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供销社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是企业的思想上,认为是一个经济组织方面,对供销社缺乏政策和资金扶持,导致基层供销社难以发展壮大,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民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另外,部分供销系统的人员对形势的看法与认识也是不一致,导致工作中难以形成共识与合力,对改制后企业发展工作没有信心。

(二)基层社重组、重建迫在眉睫。县社所属企业已与2003年前后改制,但改制后未能按照要求组建新的公司,削弱了为农服务功能,已改制企业遗留问题陆续显现,历史包袱沉重,不稳定隐患增多。绝大部分基层社濒临倒闭,经营处于亏损状态,几千名下岗职工,社保和医保不能上交,为社会不稳定埋下了隐患,有部分基层社土地产权不清,影响基层社的建设和发展。基层社的重组、重建已成为摆在县社面前亟待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互联网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少。比如,对传统商贸流通比较熟悉,对互联网经济的新特点、新规律,相对比较陌生,尚需一个适应过程;电商市场主体和平台规模普遍较小,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碎片化、同质化严重;线上渠道与线下丰富的资源结合不够紧密,实体网络潜在优势没有体现出来;还没有形成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多数电商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

(四)系统为农服务经营主体实力不强,数量不足,发展不均匀。按照现如今的改革方式,一方面供銷社减掉了历史包袱,但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基层供销社减少,且发展极其不平衡,难以适应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同时,市场带动力不够,系统缺乏新典型、新亮点。系统深化改革意识不强。思想观念陈旧,重商轻农,对发展农业现代化认识不足。

(五)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基层社干部职工队伍的状况与新时期发展供销社事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的问题非常突出。尤其缺乏既能开拓创业、善于市场营销又熟悉农业、农村实际,能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短缺成为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思路与建议

(一)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县级供销社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强资金扶持额度。在政策范围内,尽量向供销社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和经营服务项目倾斜;二是加大政策、项目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供销社承办的涉农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县社要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支持。特别是以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同时,要找准定位,靠前服务,不等不靠,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服务“三农”中有所作为,才能赢得党委、政府的支持。

(二)积极探索供销社+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供销社要主动适应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农村消费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依据自身条件,整合资源,将“互联网+供销社”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和重要方向。由于供销社长期扎根农村,了解农民,熟悉农村市场,有比较完备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有长期得到农民信任的服务品牌,在发展农村互联网,尤其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中,有独特的优势,更有利于助推农村电商精准发力。事实上,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电商大有可为,无论是产业基础还是发展条件都比较好。据统计,全系统有两万多家涉农企业、15万家专业合作社、35万家综合服务社以及100多万个经营服务网点,线下实体资源丰富。加强与上级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建设一批地方特色产品交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

(三)把供销社重组、重建作为改革发展的突破口。改革重组不是对传统基层社的简单整合,而是按照市场经济和开放办社的要求,对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进行全面创新,逐步形成产权多元化、经营连锁化、服务现代化的新格局、新模式,努力打造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功能健全、运作规范,与农民经济紧密连结的新型供销社。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并弱”等办法,有条件的可以吸纳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组建中心社,解决供销社“散、小、亏”问题,打造一批经济强社。

目前未改造重组的基层社,可以采取组建中心社、探索县级联社与基层社一体化等形式进行重组;对已经改造重组的基层社,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探索组建有限公司或改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消费合作社)。把基层社打造成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功能健全、运作规范、布局合理、与农民经济利益紧密连结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使之成为为农服务的载体、自主经营的实体和合作经济的联合体,成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四)把建设合作社组织作为为农服务的切入点。供销社领办和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是新时期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必须认真抓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新时期“地怎么种,谁来种”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农民的期盼,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有效方法。一是提高认识,全力抓好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紧紧抓住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推进服务规模化,以建设为农综合服务中心、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这个总抓手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乡村大力建设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为农综合服务中心涉农乡镇全覆盖。二是抓好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中的重点环节。组织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组建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为合作社法人。完善运营机制,依托农业服务公司或资产运作平台整合县域供销社资源,并以此为出资单位联合镇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运营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在巩固提升传统服务功能的同时,引入农民素质培训、统防统治和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功能,做好农业生产全链条服务。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品牌创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工作,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按照合作制民主管理的原则,切实选准、用好服务中心负责人,不断增强为农综合服务中心持续服务能力,确保入社社员获得增值收入。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把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层层分解工作计划,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从实际出发,本着先易后难原则,率先在基础好的地方建设为农综合服务中心,继而推动整体工作向纵深开展。

为农服务中心可以采取前厅、后院的形式建设。前厅主要是提供信息服务、咨询、产品展示、开设庄稼医院、开展种子、化肥、农药销售,提供农技推广、测土配方、农业技术培训以及金融服务等。后院主要从事农资直供、仓储、农机具存放、维修、智能配肥、耕地、收割、播种、统防统治、浇水等规模化服务和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这种方式很好地服务了群众,方便了群众,拉近了供销社和农民之间的距离,提升供销社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

(五)把做大做强“新网工程”作为改革的重点。新网工程不仅可以有效净化农村市场,保证农民安全消费,而且还可以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和农民消费结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对推进供销社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首先,要突出重点。全系统要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步伐,形成完整的区域网络体系。其次,要加快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综合超市、村有便利店的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新体系。再次,要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上的经营服务网点,只要服从供销社的管理,接受供销社的商品配送,可以成为供销社的加盟店、特许店、连锁店,以此壮大供销社网络体系。

同时,在推进新网工程中,要在与互联网结合上多下功夫。一是推进“互联网+日用工业品”经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建设收货、配货服务点,通过直营连锁网点,开展快递货物配送,形成了国内外、市内外城乡互通的双向流通网络。二是推进“互联网+农产品”经营,促进农产品流通。三是推进“互联网+农资”经营,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条件的乡村成立科技公司,建立农资网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农资购销、病虫害防治咨询、测土配肥的指导业务,实现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和平台化服务一体化,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四是推进“互联网+再生资源”经营,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再利用。发挥产业园的龙头作用,推进绿色回收站进社区、进乡村。加快再生资源信息平台建设和废钢铁、废塑料、废铝等资源的再利用,争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项目,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六)把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有力的组织保障。党委、政府要重视县级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一批懂经营、有经验、善管理、求务实、乐于奉献的年轻有为的对口专业人才进入供销社领导队伍,提升供销社造血功能。加大对县级供销社人才的培训力度,制定中长期培训規划,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培训机制,提升县级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推行市、县、乡、村四级社之间干部任用上挂下派工作机制,供销社的能人可以在系统行业内跨县、乡、村流动,拓展领导干部工作视野,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简介:

蒋新宽(1980.2-),男,安徽宿州人,本科,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阜阳市委宣传部、阜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课题来源:阜阳市委宣传部、阜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项目

课题名称:“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课题编号:FSK2017065

猜你喜欢

供销社转型升级互联网+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