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

2018-12-21卞清霞

世纪桥 2018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融合

卞清霞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媒技术越来越先进,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尤其是近年来,新媒体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甚至语言习惯。而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知不能只停留在对新媒体欢呼呐喊、借助使用阶段,而是应深入研究、认真思考,探索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之路。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8-0082-02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和参与,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现代技术融合,正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创新所要解决的课题。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

(一)电子产品的普及为大学生新媒体的使用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我国电子产品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电子消费群体。有资料显示:在发达地区的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中,大学生手机及电脑占有率高达100%,其中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占73.29%,而平板电脑也已有31.48%的占有率。[1]即便在较为偏远的西藏大学、云南大学等地,大学生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率也已经超过了90%。可见大学生群体中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相当普及,对高新电子产品更是偏好,这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二)互联网成为大学生重要日常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必备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显示,97.53 %的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互联网,其中88.27%的大学生会使用手机上网。并且绝大多数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甚至有19.76%的学生长达6个小时以上,可以说是互联网的重度用户。部分学生大量时间沉迷于网络新媒体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应当给予重点关注。但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有效控制时间,对新媒体有较强的自制能力,沉迷于新媒体不能自拔的现象比较少。可见,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使用相对比较理性。

(三)手机和即时通讯两类新媒体对大学生影响最大。大部分学生认为手机和即时通讯是自己最经常使用的新媒体,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渗透率最高、影响最大。应积极探索这两种新媒体的特性,并将很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四)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时偏爱娱乐休闲功能。从大学生接触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用途来看,娱乐休闲、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占据最主要目的。反映出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维持和发展人际关系、了解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但仔细分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在接触使用新媒中,娱乐休闲功能,特别是一些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对其思想道德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交流功能津津乐道,非常倾向于使用具有社交功能的SNS、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这与大学生性格开放,渴望沟通交流的特质有很大的关系;随后才是信息获取,如搜索引擎和新闻资讯网站。正是因为新媒体获取信息的多元性、无屏障性和快捷性,良莠不齐的新媒体极易混淆大学生们的视听,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二、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必要性

(一)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已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影响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通过对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媒体渠道进行排序,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最主要的两大渠道,远超电视、广播、报纸三大传统媒介。其排序结果为:在获取新闻时,47.53%的大学生会选择大型门户网站,而选择非正式渠道来获取新闻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其中22.8%的学生选择微博,19.1%的学生选择SNS网络中他人发布、转载的新闻。可见,新媒体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大学生了解外界的重要渠道。

(二)新媒体影响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和主观能动性发挥。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身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较之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方位开放的环境使大学生们开阔了视野,有更便捷和广阔的领域获得信息、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和平台,对待社会热点问题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积极思考提出对策。这样的环境,更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个性鲜明的独立意识和能动、创造的精神,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引导着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提升其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

(三)新媒体成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首先,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提供了海量数据库和新颖活泼的教育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字、视频、图片等大量信息,并借助新媒体传播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集视听于一体的教育环境,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新媒体还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手段,高校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新媒体的应用使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说教,其轻松、活泼平等的交流方式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又避免了学生反感和抵触心理。与此同时,新媒体也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地点的限制,教育变得可以随时随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也更及时,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的方法

(一)新媒体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面对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速度远远没有跟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步伐。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艰巨任务和重要课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结合当代大学生成长需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让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富含时代气息、注入新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出来,创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形式中感受教育的魅力,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工具上的便利,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调的内容。在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全面、精心地筛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信息,并精心设计与制作课件,使其集声音、文字、图像、数据等为一体,实现教学内容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声情融会,使其更有艺术性和感染力。这样不但坚持了理论正面灌输的原则,还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接受性。要以校园生活为基点来构筑新媒体与传统优势相融合的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师和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但要“进教材、进课堂”,更要“进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凭借“媒体联动”“资源共享”等方式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从一种媒介终端传递至另一种媒介终端,促进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各类阅读器之间的连通。”进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覆盖、全程融入以及全面渗透。另外,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二)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应该健全微博、微信运营机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包括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带领学生社团参与其中,整合校园各部门的资源、涵盖了大学生娱乐、生活、学习、交往、就业等各方面的校园育人平台。学校可以对微博、微信平台运营队伍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微信、微博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其次,要特別重视建设好学校的微博、微信。学校要充分发挥其服务学生、改善管理的功能,比如学生处可以通过发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通知,教务处可以发布课程表、查询考试成绩、自习室开放情况等信息,图书馆可以提供新书信息、学术交流和讲座、图书检索等个性化服务。最后,大学辅导员要做到人人有博客,人人上微信。辅导员身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要想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必须占领网络这个新的思想阵地。辅导员开设微博、微信,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上海市学生德育中心公布一份《初为人师的上海高校新上岗辅导员如何看大学生、岗位、社会和自己》的调查,结果显示,九成高校辅导员开通了个人微博。[2]微博、微信就像一扇扇打开的窗口,可以展示个人的心灵世界,为人们的工作与思想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走近学生。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在育人,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在经济、文化全球化不断推进,信息、移动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时代感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施欢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崔振玲.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