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018-12-21宋应金

赢未来 2018年21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农村中学养成教育

宋应金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市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认识不断上涨,而这就导致了很多农村初中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形成了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以及家长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村中学;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引言: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健康成长以及树立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根据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很多农村初中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教师缺乏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使得很多农村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很好,对此需要家长与教师的重视。

一、导致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和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以及性格形成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初中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可能只有爷爷奶奶,或者在学生住宿,使得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外会没人监管,这就很容易使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在遇到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与鼓励,并且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无法及时被纠正[1]。加上初中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薄弱,缺乏自我认知和自我改正的能力,很容易会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如,学生会沉迷于电子游戏,甚至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走上歧途。

2.学校的教育以及监管不足

作为学生成长和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同样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农村初中的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缺乏对于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没有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农村中学对于学生的教育与监管不足,导致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1.从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开始

一般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教师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时候,要分清是无意还是有意的。由于农村很多学生长期缺少父母的关怀,他们有时候的一些不良行为可能是为了能够引起家人、教师的注意。教师需要基于有意为无意、无意于无形的原则,在学生的思想认识上入手,与学生进行真诚沟通,要明确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工程,要做到有耐心、有诚心以及有信心[2]。

2.构建班级和学生的量化管理机制

农村初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以及纠正都是一个长期过程,是复杂且系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将其内容尽可能的细化、分化以及实化。例如,可以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氛围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在将这三方面内容进一步习惯,如学习习惯又可以氛围上课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以及课外学习的习惯等。基于此,教师在根据学生的习惯养成进行量化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不会受到教师的变化而转变,使其落实到了每一节课、每一天,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3.加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联系

众所周知,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加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联系,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家庭建立联系,与学生的父母加强沟通交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可以达成一致[3]。同时,应该与当地的工商、公安以及文化管理部门等建立联系,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整治和管理,并邀请相关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到学校讲座,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对此的不重视也是重要的原因,如学生字迹潦草、随意旷课等习惯,都是学生缺乏足够重视所导致。因此,学校需要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应该对学生的各方面习惯进行经常的评查、监督,并将结果向家长反馈,这样才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初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5.开展积极向上、健康的学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应该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中,这也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利用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形成规范。比如,可以举办“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可以逐渐改变。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展览养成教育中的先进优秀个人,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6.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最好的榜样就是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教师,学生与教师的接触也是最为频繁的,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农村中学教师应该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影响学生的感情、行为以及思想,让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的职责也不应该只是教授学生基本内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教育他们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如礼貌待人、使用文明语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并且可以要求自己站在育人的角度開展教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及时的纠正,很可能会对学生的未来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甚至会危害的社会。因此,必须及时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纠正,这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作为学生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首先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共仁.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2):16-17.

[2]刘妙灵.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 明日风尚, 2017(21):24-25.

[3]蒙春竹.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初探[J]. 吉林教育, 2017(10):6-6.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农村中学养成教育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刍议农村中学写作教学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