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8-12-21瞿华芬
瞿华芬
摘要:“翻转课堂”,是时下教学变革的热点词汇,即是将传统课堂的教学环节前置。传统课堂是教室里老师授课,回家后学生做作业;“翻转课堂”是学生在家初步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则是答疑解惑、练习反馈,当堂指导等,从而达成以“学”为中心、“生动”学习的高效课堂。我校通过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打造云学习终端,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全面推进翻转课堂教学变革。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文科课程,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该如何“翻转”呢?笔者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例,谈一些初中历史与社会“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此求教于同人。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与社会;翻转课堂;实践
一、课前三步骤
教师制作《复杂多样的地形》PPT导学课件,用CS录屏软件制作导学微视频,发布到学生平板上。
(一)自学微课
学生在家观看微视频,通过“暂停”“重播”等自主掌控学习进度,自主学习。了解平板上的三项学习任务:1.了解我国的主要地形单元;2.运用地图,描述我国地势特点及其影响;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地形地势等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在线检测
学生参考课本及微课,完成三道预习题:1.班级五个小组分为山脉组、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丘陵组,能够在空白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等主要地形单元,简要描述其特征(参考微视频内容)。2.中国的地势有何特点?这种地势特点对河流流向、水力、气候有何影响(参考微课幻灯《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水电站分布图》)?3.地形地势等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参考小微视频片段《百叶龙》《舟山锣鼓》《越剧》与《黄土高坡》)?学生在线完成预习题并提交。
(三)提出困惑
学生对于自学微课、在线检测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在线讨论交流,提出困惑,提交到师生互动平台。
教师通过学习终端,查閱学生在线检测完成情况,在线交流的主要问题,充分掌握学生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从而让课堂“有的放矢”。
二、课中四环节
(一)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预习题1):山脉组、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丘陵组等五个小组分别上台做小组汇报。
第一组汇报:“大家好,我们是山脉组,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我们根据不同走向给它分分类:一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天山、阴山、燕山山脉,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脉,南岭;二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三是……四是……五是……。6位学生组成的小组分工明确,有人做讲解,有人在电子白板上勾画山脉位置,有人用平板展示山脉风光图片,还有人在旁边忙着补充。
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丘陵组一一上台做了展示,有的小组做了PPT,有的小组男女配合双人讲解,还有小组用平板展示立体地形图。
师:点出“山脉比较复杂,要将复杂的地理理清楚,给事物分类是一个好办法。”
第三小组汇报(预习题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逐渐降低。这也导致了我国的大江大河是自西向东流动,正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滚滚长江东逝水”。
(二)释疑解难
第二小组释疑:不是逐级降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明显差异的三种颜色,也代表着三种明显不同的海拔高度,因此是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四小组补充: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为第一、第二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 第五小组则表示,阶梯交界处,往往分布着水电站;对气候的影响尚未得出结论,希望全班同学群策群力。
师:大家想想,中国地势如果西低东高会如何,可见地势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小组释疑: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师:山脉也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平原。各小组能找出来吗?
第二小组: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镶嵌着准格尔盆地;天山和昆仑山之间镶嵌着塔里木盆地,被称为是“三山夹二盆”。其他小组纷纷进行补充。
(三)当堂练习
学生当堂完成平板作业:五道选择题。
教师通过平板数据了解学生做题动态,统计发现其中3道题正确率100%,2道题正确率82%、78%。教师只对这两题当堂分析。课上,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错误进行了指导。题目分析时,针对统计数据显示错误的学生进行了提问和关注。
(四)拓展延伸
师:《百叶龙》《舟山锣鼓》《越剧》等视频,可以看出浙江江南水乡音乐、舞蹈、戏剧有何特点?这些艺术形式会出现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吗?
第五小组认为:杭嘉湖平原上,河湖众多,《百叶龙》有鲜明的水乡特色;第三组觉得:舟山群岛的锣鼓,具有鲜明的海岛特色;第一组表示,越剧婉转动听,具有江南丝竹特色。第二小组认为:与浙江不同,黄土高原上也有音乐舞蹈,安塞腰鼓、秦腔等,是一种粗犷豪放、高亢悲壮的风格。第四小组还有一位学生把《梁祝》《秦川抒怀》分别唱了一句,演绎不同的风格,让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最后学生得出结论:一个地方的地形地势等自然环境往往就决定了一个地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总之,学校教育的终极价值是社会价值。学生最终都将是踏入社会的人,要保证踏入社会的学生不是来自“异域的外星人”,教师必须把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使命感作为重要目标,广泛联系社会,把课堂延展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正如罗素所说,“教育活动就是要教会学生过美好的的生活”。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小窗口,社会上有“风吹”,学校里就会有“草动”。面对社会多元化的现象,教师通过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积极引导学生理智面对五花八门的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心智健康成熟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方国才主编.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100个优秀教师教学心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2]欧阳芬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探究与解决丛书《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6.
[3]赵国忠主编.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决定名师精彩教学的100个课堂细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2.
[4]卞金祥主编.名师工程教学提升系列《用特色吸引学生――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