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人假设”的人性根基

2018-12-21韦佳佳

现代交际 2018年18期
关键词:斯密科斯亚当

韦佳佳

摘要:“理性人假设”的合法性,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经济哲学学术界的争论焦点。科斯在《亚当·斯密论人性》一文中,基于“成本”的视角肯定了道德因素对市场体系运行的作用,并对“斯密悖论”作出了反驳和解构,指出了人类“利己”“利他”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实际上存在着“自爱”这一非理性的、却更具人性化的共同根基,从而维护了斯密立场的一致性。本文尝试对科斯这篇文章的观点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科斯 亚当·斯密 理性人假设 人性根基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238-02

一、纯粹的“理性动机论”与“道德决定论”是对斯密的误读

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交易成本”这一概念,填补了经济学理论的空白。《亚当斯密论人性》是科斯本人对亚当·斯密人性论的解读,并对所谓的“斯密问题”提供了一个自己的理解。

在文章的第一段的开头,科斯就表明了对“斯密问题”的看法,反驳了上述观点。他说:“很多时候,人们都认为斯密假设人类仅为自私动机所驱动,当然,在斯密看来,自利的确是人类行为的一个强大动机,但绝不是唯一动机。我想,认识到这一点是重要的,因为把其他动机包含进斯密的分析,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强化了他对经济事务中运用市场而限制政府行为的观点。”①也就是说,科斯并没有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和以同情为基础的“道德”视为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反而觉得这两个概念的提出,甚至还强化了斯密的市场自由主义的观点。

科斯发现,亚当斯密在两本著作中对人性的论述,其实是有一致性的,并没有发生改变。很多人仅仅通过断章取义地阅读,才得出了自利是市场经济活动乃至人类行为的唯一动机的片面结论,并且就此认定了仁慈或爱不能成为经济体系赖以运行的基础。因此科斯认为,这些都是属于对斯密著作的误读。

随后,科斯举了很多例子论证了斯密在《国富论》中也没有忽视仁慈的作用。在这一方面上,科斯很显然是用一种“节约成本”的角度来看待经济运行中的道德作用的。比如他提到:“市场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运用自利力量来抵消仁慈的弱点和偏见,这使得那些默默无闻、缺乏吸引力或微不足道的人都能得到满足。但这并不会使我们忽视仁慈和道德情操在市场系统的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对孩子的照顾和培养,很大部分是在家庭内进行,由父母的奉献得以维持。如果没有爱,抚养孩子的任务就在另外一种制度中,由自利的人们来完成,那么,这个人类社会成功运作所依赖的工作,就可能被干得很糟……对道德法则的遵守,必然大大降低做生意的成本,从而必然有利于市场交易。正如斯密所评论的,‘社会……不能由那些总是想损害和伤害其他人的人来维系。”②这一段表明了科斯是从市场正常运作和减轻成本的角度来看待道德的作用的。如果仅凭自利,每个人都自发地追逐自身利益,固然能够使市场运行起来,但若是缺乏道德感的束缚,对市场中的其他成员缺乏同情心,不顾及他人的利益,那便会损害更多人的物质利益。相反,如果每个人都遵守市场中的道德准则,反而会更加促进这个市场的运作效率。

谈判,契约的签订,在这些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都属于交易成本,这是真实的市场行为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果每个人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防备别人,那么促使交易达成所需要的成本很明显就提高了。因此,科斯从成本角度出发,认为斯密也赋予了仁慈和同情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看来,斯密所提出的“利己”和“同情”并没有形成对立。因为处于市场中的人,不仅具有利己的动机,还具有同情的动机,这样的市场在科斯看来,其实是一个更有效率的市场,也是更接近真实市场的运作。

二、“利己”与“利他”背后的共同人性根基

人的天性中,同时存在着“利己”和“同情”两种行为动机,传统的观念认为,利己动力和目标,是出于获得物质层面上的金钱利益,那么,要使同情心和仁慈等品质得到保持和延续,真实世界中也必然有相应的类似奖励机制持续对人产生作用。

一方面,科斯指出,人们会出于对自己的尊严和品格的热爱,会作出牺牲等利他的行为。因为,如果人不那么做,他在余生中都会感到良心不安。另一方面,人“具有自我欺骗的倾向”。人习惯高看自己,因为这样会带来一种愉悦感。对自己品格的爱是一种强烈的感情动机,虽然“品格”也不像金钱物质那般拥有实体的形式,但却是人在面临道德决策时的一个重要依据。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品格,那么他就不忍作出任何不义的行为而“玷污”了品格,因为在这个人看来,作出践踏尊严与品格的行为,无异于一种实际的损失。物质利益也许还能被视为短暂拥有的身外之物,但对自身灵魂的拷问,也许将会伴随一生。因此必须把这种天然的人性追求纳入到人类的行为动机中去。科斯重新强调斯密的观点,即社会中的道德规则就是在这种人性倾向之上建立起来的。

科斯进一步提出人们的市场行为和道德行为,都是建立在“自爱”这样一个人性根基之上的。在他看来,斯密人性论中真正的关键点,即把“自利”和“利他”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假设统一起来的,就是“自爱”。不管人是出于对自己品格的珍视这种精神层面的需要而作出的道德行为,还是出于物质需求而追逐金钱财富的自利行为,在本质上都属于“自爱”的表现。只有把握和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把握斯密经济理论和道德伦理观的精髓。

三、斯密的有限理性观

科斯在文章最后一段谈道:“通常,人们错误地认为,亚当斯密将人视为一个抽象的‘经济人,只单纯追求自身利益。但是,斯密不可能认为将人看作一个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这样的观点是合理的。斯密认为,人实际上受自爱主宰,但并非不顾及别人;人能够推理,但未必以这种方式达到正确目的;人仅仅是透过自我欺骗的面纱来感知自己活动的结果。”③这段话后半部分所描述的才是现实中的人的本来面貌。人往往会高估自己作出某项决策并达到理想预期效果的能力,正因为这种对自身能力的不准确认知以及决策时受到人自身诸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信息层面的不对称,使得纯粹的“理性决策”难以实现。

虽然亚当·斯密经常被视为“理性人假设”的奠基人,但实际上,他看待人性的方式更接近一种“有限理性”的视角。在他眼里,人是不完善的,人作出的经济决策也很少是完善的。人类行为中存在大量的愚蠢行为,作为个体的人,人会从自己的愚蠢行为中遭受损。并且,与个人造成的后果比起来,政府的奢侈和错误决策可能会对国家造成更大的消极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亚当斯密也强调对政府行为的限制而主张自由市场的决定性地位,归根结底,是出于斯密“对人类理性行为的控制缺乏信心”④。

四、结语

科斯这篇文章主要是对“斯密问题”进行一个反驳,并提出科斯本人对斯密人性论的看法,纠正那种把斯密的观点局限在单一、片面的“经济人假设”上的误解,强调人类行为的动机不仅是自利的,还存在其他诸如利他、道德的动机,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类行为的动机实际上是基于一种普遍的“自爱”基础之上的。

注释:

①②③④科斯.经济学和经济学家[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4-137.

参考文献:

[1]罗纳德·H·科斯.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斯密科斯亚当
爸爸是“森林之王”
“美国老爹”性侵案被推翻引众怒
语言层次
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
全世界最奇葩的男子 几十年来一直在长高
严复与亚当·斯密税收思想比较研究
开车时别发短信
“严格遵守”
西雅图婚礼上的生命复活
亚当·斯密传记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