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中国和东盟的交往与合作

2018-12-21聂润庆

现代交际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东盟中国合作

聂润庆

摘要: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6年。多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合作进一步加深,2017年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虽在南海问题,双边贸易等方面仍面临着挑战,但中国—东盟关系充满活力,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中国 东盟 合作

中图分类号:F1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227-03

2017年,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明显增强,南海局势总体平稳;双边贸易和投资持续增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进展;文化教育合作继续推进,“中国—东盟旅游年”的举办推动了双向旅游。与此同时,东盟内部整合、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的干扰,使中国—东盟合作面临复杂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东盟关系充满活力,发展前景广阔。

一、政治上增进互信

领导人会议总览全局。2017年11月13日,第20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中国方面对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提出了五点建议:制定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新的合作框架、积极落实《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推动双方在跨国犯罪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推动双方旅游文化交流更进一步。[1]东盟方面表示期望在基础设施项目、反腐行动、旅游活动,南海问题等方面与中国加强合作,双方达成了一定共识,并且发布了《中国—东盟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的联合声明》《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联合声明》《中国—东盟关于全面加强有效反腐败合作联合声明》《未来十年南海海岸和海洋环保宣言(2017—2027)》等文件。

高层良性互动。除了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之间的互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中国与东盟还举行了多次高层会议。2017年4月10日在雅加达东盟秘书处举行第18次中国与东盟合作委员会会议,中国与东盟方面回顾了落实中国—东盟2016—2020年行动计划取得的积极成果,并明确了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2017年的主要工作方向和重点领域,包括落实2016—2020年“东盟—中国行动计划”、完善东盟—中国合作基金支持活动和项目的实施进程、推进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及灾害管理、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合作。[2]5月19日,在贵阳举行的第23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会,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关系达成以下共识: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打造人文交流新支柱;培育次区域合作新引擎,加强在国际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合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注入正能量。8月6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议上,中方提出了七点合作倡议得到东盟方面的积极回应:制定“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的对接、确定2018年为“中国—东盟创新年”、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落实、落实《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办好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东盟各国领导人表示,东盟和中国继续通过切实执行“2016—2020年行动计划”,在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加强战略伙伴关系,以执行东盟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同意将2018年定为东盟-中国创新年,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等领域加强合作。

南海问题协商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南海形势趋缓降温,南海问题已逐步回归双边磋商与谈判协商解决的正轨。2017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15周年,中国与东盟于5月17日在贵阳举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官会和第21次联合工作组会,会议讨论了南海问题,肯定了该地区的局势稳定,就已在落实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相关行为准则进行磋商,并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3]

深化非传统安全的合作。2017年,东盟与中国在打击恐怖主义、人口贩卖、洗钱、走私武器、网络犯罪等跨国犯罪方面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在第18届东盟10+3外长会议上,东盟10国和中、日、韩外长重申致力于加强处理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如跨国犯罪、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上安全与保障、网络、安全、灾害管理、流行病、粮食安全、水资源管理和能源安全。9月20日至21日,在第5届东盟与中国(10+1)和第8届东盟与中日韩(10+3)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上,与会各方表示,当前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已成为本地区打击犯罪的难点,将东盟与中国政府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延长6年至2023年,以进一步加强了东盟和中国现有的安全合作,并在“一带一路”下的安全合作倡议、打击跨国犯罪、通过信息交流共享加强打击恐怖主义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以更好地维护本地区安全。

二、经济合作不断推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取得进展。2017年11月13日,在第20届中国—东盟峰会上,中国与东盟各方代表就“东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修改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及其某些协定的议定书”的生效达成共识,并期待早日批准余下的“议定书”,尽快完成货物贸易下的贸易便利化产品具体规则(PSR)谈判,以助于达到2020年分别实现1万亿美元和1500亿美元的双向贸易和投资的目标;还鼓励有关方面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悬而未决问题,以便确保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

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17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5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其中,中国向东盟出口2791亿美元,同比增长9%;中国从东盟进口23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4]2017年4月11日,在中国—东盟合作委员会(JCC)第18次会议上,双方表示正在朝着实现到2020年达到1万亿美元的总贸易目标迈进,包括升级“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2017年11月12日,香港与东盟在菲律宾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东盟是香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香港的第四大出口市场。2017年中国向东盟进口贸易额达6527亿港元,出口东盟贸易额达2840亿港元。[5]东盟与香港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將为香港与东盟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保护等方面提供法律保障和更佳的市场准入条件,为营商人士降低门槛、扩大商机,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双边投资增加。当前,中国与东盟互相投资不断发展,日趋平衡,目前中国是东盟第四大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2017年前7个月,中国对东盟投资48.2亿元,中国对东盟累计投资总额已达768亿美元。2017年中国东盟并购投资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68%,达341亿美元。9月8日,在第16次中国—东盟(10+1)经贸部长会议上双方表示愿围绕重大项目、经贸合作区建设方面加强合作,推动产能投资合作持续健康发展。东盟位于“一带一路”线连通东西贸易要道,近年来经济稳步发展,凭借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在基础设施等领域丰富的投资机遇,东盟正吸引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的关注。

加强区域次区域合作。中国与东盟在区域、次区域合作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包括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中新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圈构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推进以及中越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等等,2017年合作进程上取得一定进展。9月10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5次部长级会议,来自RCEP的16个成员方经贸部长与会,部长们重申,他们承诺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根据领导人任务迅速完成RCEP谈判。为此,各位部长认为现在迫切需要将政治承诺转化为行动,并尽最大努力在2017年年底之前取得重大成果,使RCEP谈判接近成功结束。11月14日,首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在马尼拉举行,东盟成员国以及东盟自贸伙伴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西兰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此次会议,会后发表的领导人联合声明表示,确保RCEP充分发挥潜力,成为拉动增长、公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路径,各方将致力于达成一个符合《RCEP谈判指导原则和目标》精神的协定,包含市场准入、规则和合作三大支柱,同时包含保障成员国维护合法公共政策目标的权利的条款。12月26日,在云南瑞丽举办的第16届中国—缅甸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署合作项目8个,总投资118.3亿元人民币,项目涉及跨境物流、制造业、生物科技、信息业等多个领域。其中,八鸾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项目、中缅国际智慧云供应链瑞丽基地项目、瑞丽腾俊国际陆港项目等每个项目的投资额均超过20亿元,分别为46亿元、25亿元、20亿元人民币。12月15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外长会议在云南大理举行,会议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了“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首批支持项目清单”,宣布建立“澜湄合作热线信息平台”。

推进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中国广西、广东及香港等地的港口已经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多个港口相互开通了集装箱、散货航运班线,并缔结为友好港口;中国与老挝、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都打通了陆上交通。2017年在中新两国以及泛亚铁路公路沿线省区市的共同推动下,“南向通道”建设加快推进。4月,渝桂两地共同组织开通了“南向通道”首趟铁海联运双向班列试运行,于9月实现了“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常态化班列首发,并且“班期稳定、双向对开”;8月份,渝桂黔陇四省区市在重庆签署了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和关检合作备忘录。9月13日,以“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共享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工作会议在南宁成功举行,与会各方表示应着力从完善合作网络常态化工作机制、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加入网络、推进港口投融资能力建设和多式联运、促进临港产业合作、推进智慧港口和共享信息平台建设、增进旅游人文合作、与已有机制合力打造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旗舰项目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发展。12月8日,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参会各方就积极推动金融支持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达成相关共识,包括以政、企、银合作共赢为方向,搭建更有效率的信息交流平台;以业务资源统筹优化为核心,打造引领区域发展的金融合作机制;以政府间多双边合作为契机,推动重大项目融资取得突破。

三、社会文化方面扩大交流与合作

深化旅游合作。近年来,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中国是东盟第一大外国游客来源地。2017年旅游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3月正式启动“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在此框架下,双方举办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一系列旅游交流活动。9月,在南宁举行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对接会和第14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商界领袖论坛,会议讨论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迈进,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10月,在桂林举办为期三天的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主题为“共创‘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新篇章”。经过各方努力,2017年中国与东盟国家旅游合作取得可喜成效,2017年东盟接待国际游客增至1.26亿人次。中国、日本、韩国是东盟重要的客源国,2017年中国-东盟双向旅游交流规模接近5000万人次。

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中国与东盟各国山水相连,2017年中国与东盟深化环境保护的交流合作。9月,“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2017:城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修”在广西南宁举办,与会代表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东盟环保产业与技术合作、“一带一路”环保技术推介与对接、城市水环境治理四个主题单元讨论促进中国—东盟的环境合作,表示推进实施《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6—2020》,深化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与周边国家携手挖掘合作潜力和创造新的合作机遇。9月25日,“一带一路”国际产能与环保产业合作研讨会在宜兴市举行,各方表示应开展深入交流、广泛对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与东盟环保产业的发展。

推进科技创新合作。2017年9月13日,在南宁举行第5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会议包括先进技术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旨在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间技术需求以及优势科技资源的精准对接提供优势平台,进一步深化区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重点举办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和中国科技部与泰国、柬埔寨等國家科技主管部门双边会谈等系列活动,签署中国与印尼双边技术转移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太库科技签订共建国际科技孵化器合作备忘录。

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民心相通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民众基础,近年来,除了重视政治经济领域合作外,中国与东盟国家还不断深化社会文化方面的合作,增进双方民间的交流与了解。2017年在这方面工作取得进展。4月16日,以民族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的第2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在广西崇左市举行,与会学者围绕骆越文化、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民族文化的交流共享与产业发展等三大议题展开探讨,论坛形成《崇左宣言》,决定在广西设立秘书处,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为提升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水平和学术话语权贡献力量。自2008年中国与东盟十国互派留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以来,中国在东盟国家留学生已超过4万人,东盟国家在华留学生已超过8万人。作为民心相通的重要交流平台,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经举办了10届。2017年7月第10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会议在贵阳举行,活动形式涵盖研讨会、论坛、竞赛、展览、夏令营、洽谈会、培训班等,分别由国内25所高等学校、5个国家部委直属单位及国际组织共同承办,包括“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成立、“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ICT产教融合发展论坛等活动,惠及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海外中资企业、民间组织等,将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及相关领域的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

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合作在多领域取得成效,但是双边合作也面臨着一些挑战。比如,南海局势总体暂缓,但并不意味着今后不会起波澜,仍有争议升温的可能性;2017年前中国与东盟十国贸易额罕见地连续两年负增长,而且在负增长情况下中国仍保持对东盟的较大贸易顺差,这也引发东盟国家的担忧和些许不满[6];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博弈的前沿地区之一,美日印欧等大国和组织的目的之一是制衡中国影响力,这对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利益构成越来越大的挤压,也对中国与东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产生掣肘。东盟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双边合作的理解期待,需要中国去做更多工作或者予以细致回应。2018年是东盟—中国创新年,也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与东盟将在新能源、通信、生物技术及铁路等重点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展望未来,中国对双方合作关系新框架的倡议将赋予东盟中国合作更多全球内涵,打造南南合作新典范。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出席第20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7-11/14/content_5239440.html.

[2]中国东盟重申承诺进一步密切合作[OL].http://asean.org/asean-china-reaffirm-commitment-to-forge-closer-cooperation/.

[3]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官会举行[OL].http://www.fmprc.gov.cn/web/wjbxw_673019/t1463132.shtml.

[4]2017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OL].http://silkroad.news.cn/2018/0201/82569.shtml.

[5]香港政府统计处[OL].https://www.censtatd.gov.hk/gb/?param=b5uniS&url;=http://www.censtatd.gov.hk/hkstat/hkif/index_tc.jsp.

[6]宋清润.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东盟合作:机遇、挑战与建议[J]. 世界知识, 2017(12).

[7]中缅边交会现场签约118.3亿元 将建东南亚智慧物流大数据中心[OL].http://www.cn-asean.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6&id;=3072.

[8]旅游助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OL].http://www.cnta.gov.cn/ztwz/2017bflyngycfz/zgdmlyn/jdxw_3265/201709/t20170922_840208.shtml.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东盟中国合作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