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2018-12-21王东姜宇欧张立忠
王东 姜宇欧 张立忠
摘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28年中,披荆斩棘,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期间,创造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即红船精神;创造了开辟崭新的民主革命道路的井冈山精神,创造了团结一致、勇于克服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以毛泽东思想建立为标志的延安精神,创造了加强党的领导、抓住机遇、勇于胜利并坚定保持“两个务必”的西柏坡精神,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205-02
自从1921年建党以来,历经28年的腥风血雨,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带领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28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党体现出来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昭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高等学校仍可以在这五个伟大精神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创造属于时代的新的贡献。
一、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闭关自守、洋洋自得的泱泱中华从悠然恬静的“田园诗意”中被惊起,虽经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北伐战争等一系列仁人志士的艰苦探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却愈来愈被“三座大山”压迫得处于崩溃的边缘。李大钊、陈独秀和青年的毛泽东等在列宁领导的苏联革命的引导下,于1921年的嘉兴红船上创立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使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力量。新时代的大学,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取得无愧于时代的胜利?红船精神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要敢于创新,尤其是一流学科的建设,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抓住信息革命时代的脉搏,整合资源,在国内率先创办信息时代前沿的新学科、新专业。
二、井冈山精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我们党内一部分同志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1]P97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民主革命道路,创新并坚持武装割据、党对军队的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军事战略,又迎来了新的革命高潮。在井冈山和之后的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面临的困难很多很难。中共在其青年阶段不断地在各种挫折中成长壮大,给高校工作者的启示就是,要有“立德树人”的正确的理念,要坚持党对各项工作的政策领导,要遵循大学发展规律并实行符合时代要求的办校方针,充分认清各种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趋利避害,走有自己办学特色的道路。
三、长征精神
长征是一场史诗般壮丽的壮举,也是一场惨烈的斗争。血战湘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血战祁连山,陕甘会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坚定的革命理想主义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直至当今仍然荡气回肠!陈云同志在其《随军西行见闻录》中阐释了红军长征胜利的三个原因,即红军官兵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红军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红军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他以一个“被俘随军医生”的口吻,讴歌了党和红军的指挥员,“赤军中有天才之领袖,有能为之干部,赤军中及共党中之许多人才,确为全国不可多得之人才”。[2]P89以陈云同志总结的三条长征胜利经验来指导学校的事业规划,即发挥自己的优势,上下齐心,团结校内师生的力量,克服眼前的地缘劣势和发展瓶颈,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学校教师和各级干部要加强战略思考能力,克服“本领恐慌”,学习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做学校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四、延安精神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指挥中枢和战略上的大后方。在延安,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就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军事斗争、中共自身建设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系列光辉的著作。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正式确立。通过艰苦奋斗和各个战线的斗争,中共领导中华民族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扫除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心理阴霾,重新确立了民族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与国民党相比,国外外交官也清楚意识到了“共产党将在中国存在下去,中国的命运不是蒋介石的命运,而是他们的命运”。[3]P590-596延安是中共党的理论体系正式建立的圣地,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P9用革命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成熟自信地投入到了解放战争的洪流之中。大学进入新时代以来,不容置疑地成为社会的知识工厂和思想库、成为科技进步的“孵化器”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器”,由社会边缘的“象牙塔”成为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5]P2延安精神给我们的启示:大学也要有大学精神,这是大学的使命!大学精神既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也要汲取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大学几百年沉淀的学术自由、通才教育、大师办学等经验,但核心理念就是习近平同志201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所说的“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西柏坡精神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国民党政权,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正像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所展示的一样,经过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仁人志士的鲜血与奋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在这一阶段,中共加强了党对各条战线的领导,加强了党的团结和战斗力,抓住机遇,敢于胜利并取得了胜利。毛泽东把全国的胜利比作“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P1439在当前国家整体事业突飞猛进、令世人瞩目的客观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加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百舸争流,呈现出勃勃生机。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强调的“两个务必”言犹在耳,提醒我们要头脑清醒,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办学宗旨,尊重办学规律,不能搞“花拳绣腿”,更不能脱离客观条件去搞“大跃进”和铺张浪费,要蹄疾步稳,才能不辜负国家和人民重托,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陳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杨东平.大学精神[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6]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