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伦贝尔在民族文化对特色城镇构建的作用分析

2018-12-21李博

现代交际 2018年18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生态环境博物馆

李博

摘要:呼伦贝尔市近年旅游产业增速迅猛,并带动了地方城镇建设发展,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合理利用了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本文从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城镇建设、博物馆等几个方面相互之间的关系着手,分析呼伦贝尔市特色城镇及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呼伦贝尔 民族 博物馆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162-02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拥有较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汉族等众多民族在此杂居。作为民族自治区,其地方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气息。良好的自然生态与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使呼伦贝尔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一、民族地区的城建开发与生态环境的融合

呼伦贝尔市域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呼伦贝尔市以大兴安岭森林、呼伦贝尔草原以及底蕴深厚的草原文化聞名于世。呼伦贝尔的城镇建设引人注目的是融入了民族特色与生态文明,三者的有机统一,成为了该地区特色城镇的显著标志。

1.城镇建筑成为民族特色文化的标签

呼伦贝尔市基本所有建筑物都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标签,如海拉尔区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成吉思汗广场等。在其他县市旗,道路两侧的建筑或采用蒙古包式的圆顶形式,楼体呈现蓝白主色调,建筑物外墙体绘有诸多传统纹饰,而这种装饰形式具有普遍性,绝非个例。部分特殊用途建筑的纹饰有着独特的设计,表明这些纹饰不是城市建设时随意搭配。

哈萨尔大桥可以说是海拉尔区的门户标志,大桥是以成吉思汗胞弟名字命名。大桥顶端分别装饰了两尊马头,与斜拉桥体形成了马头琴般的形式,让四方来客顿感民族风情;成吉思汗广场,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最大的广场,广场正中矗立一尊成吉思汗策马扬鞭的雕塑,在广场的西侧小山下有一半弧形场地,有一组蒙古族历史发展的浮雕文化墙。这些随处可见的民族式建筑和设施,对普通市民和游客具有着艺术性的历史教育意义。通过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组合,不仅使城市文化与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相融合,还具有文化传播的作用。

2.生态环境与城镇的无害融合

呼伦贝尔市所拥有的天然草场面积达1.26亿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从吉林省出发达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的高速公路两侧皆为广袤的草原这一景观,基本一直延续到进入海拉尔区的城市外围。可以说,呼伦贝尔市是被草原、树林所包围的。

据统计,“除呼伦贝尔草原东部(约占草原总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呼伦贝尔市境内有林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占全国的9.5%。全市野生植物资源达千余种,野生动物种类更是战了全国种类总数的12.3%。”[1]

呼伦贝尔市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发展口岸型、旅游型、农牧型、工贸型等各具特色的城镇,特别注重生态保护与城镇协调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盛与迅猛发展,如何保护好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生态环境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是摆在呼伦贝尔市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呼伦贝尔市对于城镇建设特别注意以地方民族文化协调处理生态环境与城镇建设之间的问题,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又彰显地域特色,例如:满洲里对俄蒙口岸贸易突出;额尔古纳市的临江和室韦两镇俄罗斯风情别具特色;鄂温克旗则以民族风情和驯鹿文化为重,等等。可以说,呼伦贝尔市将所拥有的多方面资源优势进行了充分规划和发挥,精准的定位和差异化建设,使之打造的旅游名片颇为成功。

二、丰富的民族博物馆搭建民族文化屋脊

“呼伦贝尔草原本身就是一座占地25万平方公里的硕大的民族历史博物馆。”[2]呼伦贝尔市境内有30多座各类博物馆,建成了全国少有的博物馆群。2017年笔者赴呼伦贝尔考察期间,先后到访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鄂伦春民族博物馆、敖鲁古雅驯鹿文化博物馆、达斡尔民族博物馆、莫力达瓦萨满文化博物馆等。呼伦贝尔的博物馆众多,与其拥有的多民族大家庭有着密切联系,各自民族又有多样的文化,通过考古遗址、历史文物、民族文化、非遗传承等,充分地构成了各博物馆的组成要素。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是呼伦贝尔市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博物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博物院以仿古式中国传统庭院风格建筑坐落在海拉尔区胜利大街上,与周边蒙古族特色建筑形成独特风景。博物院拥有万余件馆藏文物,展示了呼伦贝尔地区的历史、自然、民族文化等领域的变迁。主要有“蒙古族文物精品展”“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摇篮”“北方狩猎与游牧民族家园”等主题展览。可以见到包括蒙古族在内的许多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用具、传统工艺制品以及许多古代文物,包括秦汉时期青铜短剑、鲜卑时期的三鹿纹金饰牌、隋唐时期的金银器,还有辽、金、元时期的陶器、铜器、铁器,清代官印等珍贵的文物。

敖鲁古雅驯鹿文化博物馆是当地颇具特色的民族类博物馆之一。鄂温克族先民世代居于兴安岭的广袤森林之中,因牧养驯鹿而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文化和驯鹿文化。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鄂温克民族一个分支,又称“使鹿部落”。敖鲁古雅驯鹿文化博物馆位于呼伦贝尔所辖的根河市,既是民族文化宣传、保护基地,也是当地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博物馆建筑设计极具民族特色,外观结构借鉴了鄂温克族传统民居“希椤柱”(即撮罗子,一种圆锥形建筑,多为桦树皮制成)。馆内以狩猎文化、桦皮文化、萨满文化、兽皮文化、驯鹿文化、鄂温克民族文化、北极圈文化等方面展示。同时,在博物馆不远处即为一处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部落园,内部展示了鄂温克人传统生活状态,颇为直观。

另外,呼伦贝尔市这些民族类博物馆共同点是其馆内工作人员多数为少数民族,基于民族情感,其工作充满着热情,愈加了解和熟知民族文化,更加激发了这些馆员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有着迫不及待传播民族文化的诉求。这对于博物馆的传播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着积极且巨大的推动力。同样,从观众的角度而言,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待本民族文化的感情通过博物馆这一良好平台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参观这些博物馆时,能够不时看到父母以汉语和民族语言为孩子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讲解员还是普通父母,都在扮演着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角色,这完全是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的,这是文化传承的理想状态。这对于关注民族文化传承的学者而言,有着深刻探索的意义。

呼伦贝尔博物馆群的建设也是当地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的补充,博物馆内收藏的历史文物是对自然景致的人文精神补充,使到这里的人们对当地历史和文化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从另一方面而言,这对于呼伦贝尔的旅游经济是相当有力的内涵性补充。

三、旅游与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结合的良性发展

呼伦贝尔市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广袤的森林和草原生态,其自然环境的保持有助于调节东北乃至北方地区的生态。相对于城市而言,草原提供给人们的广阔、安静的审美与心灵放松,是草原旅游对人们的直观触动。草原是比较脆弱的生态体系,一旦草场表面破坏,土地极易沙化或盐碱化,很难恢复。呼伦贝尔包括草原、森林、山脉等多种生态环境,是当地旅游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和资本。所以,呼伦贝尔市将“生态立市”作为城镇发展的首位,坚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清洁生产、低碳生产,以农牧林水和生态保护为土地建设的首要任务。呼伦贝尔市在推进生态保护的同时,特别注意了自然景观与基础建设的结合。比如公路美化,在市区外围草场遍布,高速公路在相对景致优美的地点建有一定面积的停车观赏区,而草原公路也成为了一大旅游热点,实现景致与基建的完美结合。

民族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民族类博物馆的广泛建设,是呼伦贝尔市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点,旅游经济也从中受益。单一依靠自然景观的旅游业是缺乏精神内涵的。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概念深入全国民众内心的优势,充分发掘民族历史文化,如:民族歌舞展示、民族住宿、民族体育运动、民族美食等,形成了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的不竭动力。

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森林公园是呼伦贝尔市自然生态、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良性融合的典例。嘎仙洞,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拓跋鲜卑旧墟石室,位于园区内一座山中,是一个天然石洞。通向洞口有两处石梯,石梯狭窄陡峭,洞口面陽,可一览山下风光。洞内开阔,石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所刻祝文,证明了嘎仙洞为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嘎仙洞森林公园内四面环山,嘎仙河穿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冰凉纯净,两岸生长着繁茂的兴安柳和甜杨,自然倒落的树木与河水相映成趣。

嘎仙洞森林公园内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保存状态十分良好。嘎仙河水可直接饮用,河边的植被基本没有任何破环,形成了无开发的湿地风光。园区景观沿木质长廊呈现,以最小程度破坏的方式满足了自然环境保护与游人参观需求。

“2017年呼伦贝尔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721.1万人次(不包括一日游),旅游业总收入达607.4亿元。”[3]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提出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旅游业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同时,还要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旅游品位和内涵。这正是对生态资源、民族资源与旅游经济融合的良性发展成果。也为国内其他具有相类资源的地区,提供了参考与借鉴的样本。

参考文献:

[1]呼伦贝尔概况[EB/OL].http://www.hlbe.gov.cn/content/channel/53db34ae9a05c2a0707279e9/.

[2]陈鹤龄.草原深处有奇葩[N].中国文化报,2011-10-08.

[3]2017年呼伦贝尔市旅游总收入完成607.4亿元[EB/OL].http://www.cxnmg.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44&id;=18590,2018-04-08 .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生态环境博物馆
呼伦贝尔大草原,值得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博物馆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闫锡聪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