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疆地质的开拓者
——袁复礼教授在中瑞西北科学考察中所做的贡献

2018-12-21余琪祥

石油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水龙科学考察中瑞

■ 余琪祥

作为一个西部油气勘探工作者,在我所接触到的资料文献中,我经常见到袁复礼这样一个名字,起初我一直对其知之甚少。后来,我逐渐了解到上世纪20年代在我国科学考察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即中瑞西北科学考察。袁复礼教授是其中的重要成员,并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瑞西北科学考察虽然过去了90年,但它对后来的影响极其深远,特别是袁复礼教授对北疆地层与古生物所做的开拓性发现,更是奠定了后来地质研究与油气勘探工作的基础。我也深深地被袁教授那不平凡的经历和在我国西北科学考察期间的重大发现所吸引,更被他那不畏艰难困苦,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精神所感动。今天,我们所从事的地质研究工作和石油勘探所关注的内容,早有像袁老等先辈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袁复礼教授(1893-1987),河北省徐水县人,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地理和考古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兼地质系主任,是中国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先驱,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会员之一。参与并领导了由斯文赫定发起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活动。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成立是中外科学界往来关系史上值得关注的具有转折性的大事件,迄今已有九十周年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当时政府软弱无能的情况下,一些外国的探险家、科学家无视我国主权,凭借他们的优良装备,肆无忌惮地侵入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有着许多未经勘探开发的古代文化遗迹的大西北,将珍贵的历史文物、地质、地理和有关的动植物化石等资料偷运境外。如英国的斯坦因,德国的菲特雷尔、霍尔德雷尔,日本的大谷光瑞、渡边哲信等等。

1926年冬,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来到北京,带来了一支由不同学科科学家组成的大规模探险队,准备开展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遭到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的坚决反对。后经过协商,最后达成了由中国和瑞典联合组成西北科学考察团。该团于1927年5月至1933年11月开展了长达6年多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活动。袁复礼是这次科考活动的重要组成人员,后代理中方团长职务。

袁复礼的考察活动主要位于新疆北疆地区的博格达山和卡拉麦里山所在的准东南地区,包括乌鲁木齐至木垒,奇台至北塔山一带,前后共开展了3年多的考察活动。期间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尤其在吉木萨尔县三台镇西大龙口发现的二齿兽和水龙兽等冈瓦纳大陆大型爬行动物化石震惊世界。

1928年9月至10月,袁复礼教授在新疆吉木萨尔县三台镇西大龙口首次发现了42具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兽形类爬行动物化石。1930年夏第二次进入西大龙口,又采掘到15具爬行动物化石。这些化石中比较完整的新种有:晚二叠世的新疆二齿兽;早三叠世的布氏水龙兽、赫氏水龙兽、魏氏水龙兽、袁氏阔口龙和袁氏三台龙等。

在古生物进化史上,早期兽形类动物化石的发现和它们的地理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以前,外国学者在非洲的卡鲁盆地博福特群中找到了二叠、三叠纪的水龙兽和二齿兽等化石,后来在乌拉尔山西北坡也找到了,这次袁复礼在新疆发现了同类化石,这对早期兽形类动物的分布和演化中心的研究,对确定当时几个古大陆的再造,以及全球板块构造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从此,中国古脊椎动物的研究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袁复礼为中国二叠、三叠纪陆相地层和古脊椎动物的研究,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称赞。为此,他于1934年获得了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北极星奖章”,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西大龙口建立了二叠系-三叠系地质遗迹公园,西大龙口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已成为国际“金钉子”候选剖面。而这一切与袁复礼早期开展的地质考察具有重要的关系。

1930年12月,袁复礼在奇台县北70公里的白骨甸(现为恐龙沟,图片2),在一个泥质砂岩的风蚀残丘上,发现了两具大型恐龙骨骼,其中一具形体完整,骨骼完好,长14米。由于当时天寒地冻,朔风呼号,袁复礼等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发掘。等到将恐龙化石发掘出来后,他的脚却受到了严重的冻伤。这二具恐龙化石后经过鉴定属晚侏罗世,并命名为奇台天山龙。

在袁复礼之后,考古学家们在那里又有一系列震惊世界的新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1987年,中国和加拿大联合科考队又在那里发现了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中加马门溪龙”,推测其活体长达30米,为亚洲之最。2006年,发掘的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身长35米,取代中加马门溪龙而成为新的“亚洲第一龙”,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恐龙化石。现在该地已建立了新疆奇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1930年,袁复礼教授来到位于准东卡拉麦里山中段的一片低洼地进行地质考察,发现了距今3.2~2.95亿年前的晚石炭世的大量浅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包括海百合茎、腕足类、头足类、腹足类、双壳类和珊瑚类等。其中海百合茎风化后多为单片,散落地表,形似一枚枚钱币,故袁复礼教授将这片低洼地取名为石钱滩,这套含大量化石的地层命名为石钱滩组。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石钱滩设立了地质保护标志,并以此纪念袁复礼教授对该地的地质考察和发现。由于化石丰富,数量大,现今石钱滩是研究准噶尔盆地石炭纪地层的重要场所。

1931年5月,袁复礼教授在乌鲁木齐以南十四户的棕色粗砂岩中找到了一具鱼化石,长82毫米,经鉴定,也是一个新种,命名为乌鲁木齐中华半椎鱼,时代属中三叠世。可惜,后人在此再未发现过鱼化石,因此他发现的鱼化石弥足珍贵。

1982年在庆祝袁复礼(左1)90诞辰会上黄汲清理事长(右3)致贺词

此外,袁复礼教授还对北疆地层、构造、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也对北疆的煤矿、铁矿、石油及油页岩等资源勘探前景做了前瞻性的论述。

他通过在吉木萨县三台镇以南的西大龙口发现了二齿兽、叶肢介、珊瑚、植物及双壳类等化石,建立了“大龙口组”,即现在的下苍房沟群,时代定为晚二叠世。在大龙口组上覆的东红山层中发现了著名的水龙兽和袁氏阔口龙等兽形类爬行动物化石, 建立了“东红山组”,即现在的上苍房沟群,时代定为早三叠世。

1982年,在庆祝袁复礼教授90诞辰会上,著名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教授用“龙骨千块立大功,水龙二齿南北通”的诗句称赞袁教授在中瑞西北科学考察中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袁复礼教授在《新疆准噶尔东部地质报告》中论及这一地区大面积煤层自燃问题时说:“煤的自燃,是否由于石油质的原故。至于上下岩层的孔隙度及油气或石油如何渗入煤层,均应加以详细的研究”。

袁复礼教授在西北科学考察中的重要发现及研究总结,倾注了他多年来的心血,是非常珍贵的原创性资料。对于西北地区,特别是北疆地区的石油地质调查及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袁复礼教授不愧为北疆地质的开拓者之一。

猜你喜欢

水龙科学考察中瑞
水龙之怒
口水龙
发怒的水龙
瑞士建筑大师出席 首届中瑞建筑对话
温柔的地球霸主水龙兽
中瑞农场土地利用及主要驱动力因素分析
浅析中瑞饮食文化差异
井冈山市大鲵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及其驯养保护工作探讨
广开渠道,加强科学课的实践活动
关于徐霞客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学考察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