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2018-12-21陈杰彬吕佩佳赖伟兰李成杰魏连波
陈杰彬,吕佩佳,赖伟兰,李成杰,魏连波
(1.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肾病科,广东 广州 510315;2.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00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患者进入临床DN期,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且出现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速度将明显提升,因此对早期DN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1-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DN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有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DN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4-5]。益气养阴方是临床上治疗气阴两虚型DN的常用方剂,具有益气活血、滋阴降火的功效[6]。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治疗DN的常用药物,具有降脂、抗炎的作用[7]。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对DN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及蛋白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DN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①均为早期DN;②临床资料齐全;③近2周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和具有益气养阴功效的中药制剂;④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相关药物使用禁忌征;②患有恶性肿瘤;③I型糖尿病患;④近1个月出现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急性糖尿病并发症;⑤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⑥妊娠期糖尿病;⑦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精神障碍;⑧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明显,中途退出研究;⑨依从性较差,未能按照要求用药。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诊断标准
①符合《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中的诊断标准[8];②符合《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均为气阴两虚型,症状:尿浊、神疲乏力、咽干口燥、气短懒言、心悸不宁及头晕多梦,舌脉:舌体瘦薄、苔少而干、质红或淡红及脉沉细无力[9]。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控制等辅助治疗,伴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的患者进行降压、调脂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血糖调节,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8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1.1 mmol/L,同时均服用益气养阴汤,汤方配伍如下:沙参15 g,麦冬30 g,五味子5 g,薏苡仁30 g,延胡索10 g,黄连10 g,红花10 g,大黄10 g,蜈蚣2条,三七5 g及牡丹皮5 g,用水煎至100 ml,早晚分服50 ml,饭后服用。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增加服用10、20及40 mg/d的阿托伐他汀,口服,1次/d。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抽取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上层血清,置于-20℃的冰箱中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6(Interleukins-6, IL-6)的水平。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抽取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通过血液流变仪(型号:990BZ,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检测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7600,日本日立公司)检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收集患者尿液,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价
在治疗1个月后评价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幅度改善甚至完全消失,24 h UAER低于治疗前的50%;有效: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24 h UAER处于治疗前的50%~70%;无效: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24 h UAER高于治疗前的70%。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比较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hs-CRP、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hs-CRP、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比较 (n =30)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n =30,±s)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n =30,±s)
hs-CRP/(mg/L) TNF-α/(ng/L) IL-6/(ng/L)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低剂量组 7.91±1.53 5.85±0.89 35.50±5.97 28.70±4.13 25.23±5.31 18.67±4.36中剂量组 7.79±1.53 4.68±0.94 35.22±6.44 25.09±4.19 25.35±5.16 15.97±3.90高剂量组 7.85±1.60 3.62±0.82 34.76±6.37 22.91±3.98 24.88±5.42 13.34±3.28 F值 0.044 47.358 0.107 15.247 0.063 14.236 P值 0.957 0.000 0.899 0.000 0.939 0.000组别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n =30,mPa·s,±s)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n =30,mPa·s,±s)
全血黏度低切 全血黏度中切 全血黏度高切 血浆黏度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低剂量组 10.31±1.52 8.72±0.69 6.54±0.68 5.79±0.57 5.14±0.38 4.67±0.33 1.76±0.28 1.53±0.23中剂量组 10.38±1.40 7.73±0.71 6.58±0.64 5.06±0.52 5.17±0.41 4.14±0.27 1.81±0.30 1.42±0.16高剂量组 10.35±1.47 6.30±0.66 6.61±0.67 4.64±0.47 5.21±0.43 3.72±0.28 1.78±0.31 1.29±0.17 F值 0.015 93.521 0.097 37.346 0.200 78.650 0.215 12.597 P值 0.985 0.000 0.908 0.000 0.819 0.000 0.807 0.000组别
2.4 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UAER、BUN及Scr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UAER、BUN及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1个月UAER、BUN及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5,P=0.455),高剂量组高于其他两组。见表5。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UAER、BUN及Scr比较 (n =30,±s)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UAER、BUN及Scr比较 (n =30,±s)
UAER/(μg/min) BUN/(mmol/L) Scr/(μmol/L)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低剂量组 199.17±26.48 105.42±16.49 9.34±3.67 6.56±2.13 102.54±12.62 84.42±8.53中剂量组 197.94±25.57 96.66±15.38 9.09±3.53 5.21±2.07 101.38±11.92 78.45±7.50高剂量组 194.64±27.84 88.20±16.20 9.22±3.62 4.12±2.11 103.57±13.40 70.36±7.58 F值 0.231 8.653 0.035 10.186 0.224 24.019 P值 0.794 0.000 0.966 0.000 0.799 0.000组别
表5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0)
2.6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低剂量组出现1例恶心、1例头晕,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中剂量组出现2例恶心、1例头晕,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高剂量组2例恶心、1例头晕、1例谷丙转氨酶升高,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1,P=0.690)。
3 讨论
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伤,若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DN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与DN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11-12]。炎症反应可直接造成组织炎症损伤,同时可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引起内皮功能障碍,且炎性因子可促进细胞外基质沉积,导致肾小管基膜增厚,促进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进而导致肾脏受损[13]。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血管壁沉淀物增多,降低血管弹性,改变肾内血流动力学,导致肾小球高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而肾小球长期处于高灌注状态可改变血管壁受到的剪切力,进而造成内皮功能损伤,促进基底膜增厚[14]。由此可见,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对于DN的治疗至关重要。DN在中医上属于虚劳、水肿及关格等范畴,其发病因素为糖尿病迁延日久,导致素体肾虚、耗气伤阴、五脏受损,兼夹热、痰、瘀及郁等,在发病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其治疗思路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15]。阿托伐他汀是一种降脂药物,并且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DN的常用药。相关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可显著改善早期D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16]。刘英等[17]研究证实阿托伐他汀在治疗DN时的疗效与其使用剂量存在联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高剂量组的炎症指标、血液流变学水平低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的炎症指标水平低于低剂量组,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可明显降低早期DN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和血流动力学,且高剂量的效果最为明显。益气养阴方由沙参、麦冬、五味子、薏苡仁、延胡索、黄连、红花、大黄、蜈蚣、三七及牡丹皮等药物组成,沙参养阴清热,麦冬养阴润肺,五味子滋肾益气,薏苡仁解毒散结,延胡索活血散瘀,黄连清热解毒,红花活血通经,大黄祛瘀解毒,蜈蚣通络止痛,三七散瘀消肿,牡丹皮活血化瘀,诸药联用起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效。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来调节血脂水平,进而改善血流动力学,并且可通过干扰Toll样受体2信号、抑制NF-kB活性及阻断小G蛋白异戊烯化等途径来抑制炎症反应[18]。同时有大量研究提示,阿托伐他汀在降脂、抗炎、抗氧化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剂量效应[19-2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高剂量组的UAER、BUN及Scr水平低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的UAER、BUN、Scr水平低于低剂量组,说明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改善早期DN患者的肾功能最优,这可能与其降低炎症反应和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可明显改善早期DN患者的临床症状,虽然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抗炎、改善血流方面的效果更明显,但尚未得到直观的体现,同时也可能和本研究选取病例数过少有关。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这说明本研究中3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可有效改善早期DN患者的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少,且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改善程度最明显,临床上可考虑使用该方案治疗早期DN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