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的坏处

2018-12-21

中外文摘 2018年23期
关键词:大白话俘虏感染力

□ 李 备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音乐,电视上、手机里、超市中到处都在播放。据研究,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凝聚人心,使众人步调更加一致,人心更加团结。父母子女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整个社群组织之间,都在音乐节奏的协调下,更加亲密和谐。

音乐还能提振人的情绪,激发活力。研究表明,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能克服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实验中还发现,边听音乐边把手放在水中的志愿者,所坚持的时间大于那些不听音乐的。而且平时生活中,常听音乐的人也很少感到不舒服。

然而,音乐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并不总是好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推崇理性,他认为音乐使人沉迷,脱离理性,并容易产生冲动行为,进而使人与真理越来越远。

今天,音乐这种作用被好莱坞电影利用,掩盖其苍白的主题和剧情。有些电影对白即使是无聊的浑话,但只要配上音乐,就能增加戏剧性、感染力。还有现在通俗的流行歌曲、歌词远不如曾经的诗作那样优美,有的甚至非常粗糙,但它们却耳熟能详,就是因为音乐的节奏赋予其情绪感染力。比如“哼哼哈嘿”,“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比六环少一环”,等等,都是一些类似大白话的歌词。

如果说,几无意义的大白话,由于音乐的情绪感染而被赋予意义,那么流血战争则是在音乐气氛的烘托下,变得更加残酷。

远古时代,当人口增加、资源减少时,部落冲突在所难免。不难想象,史前部落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一定聚在一起有节奏、有组织地呐喊,抵御……相当于音乐用来使人们更加坚韧,随着吼叫、战斗,甚至可能还会集体进入狂热状态。同样,外出侵犯的部落也会临阵聚势,以有节奏的声音为自己壮胆助威。

就这样,音乐成了战争的一部分,甚至还是一种看不见的武器。20世纪40年代,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囚犯们前途渺茫,每天被迫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然而一天劳作结束排队回营时,纳粹分子却用留声机播放欢快的歌曲,意在嘲弄囚犯,促使其意志瓦解,精神崩溃。

近年来,为打赢反恐战争,美国政府也把音乐当作一种武器,对俘虏的恐怖分子展开心理攻击。在关塔那摩、阿布格莱布及其他监狱都推行过,持续给俘虏播放音乐,以达到一定的心理效果,比如播放欢快的儿歌《班尼之歌》,期望使俘虏烦躁、招供。

不可否认,音乐能直击人的心灵,然而音乐所发挥的作用,完全取决于人自身。那么,你会用它来做圣善之事,还是邪恶之事呢?

猜你喜欢

大白话俘虏感染力
钓友间的一朵奇葩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Pygmalion
俘虏了一“位”自行车
中共话语体系中的大白话成因探析
官员讲大白话,大伙爱听
大白话和散文
狄斯雷利“俘虏”将军
一句话俘虏一位将军
如何提高电视播音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