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科学探究,课堂实验帮忙

2018-12-20刘俊波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实验教学

刘俊波

摘要:生物课程作为义务教育中重要的教育环节,主要以生物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教育目标进行开展。可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教育问题。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生物课堂中,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动手实践,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物知识学习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帮助学生投入到生物实验的探索当中,同时,生物实验的开展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进行课堂实验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获得相关知识;还有一种是在实验室当中使用实验器材,由学生自主动手进行生物实验。这两种生物实验开展方式虽然略有区别,但是其教育效果都是显著的,都可以帮助學生在生物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积极进行生物知识探究,并最终获得生物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生物知识作为学生中学阶段才刚刚系统接触的科学知识,因为其抽象化程度较高,导致一部分知识教学难度大,学生仅仅依靠课本学习很难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实验来增加学生的知识理解,使学生在实验的帮助下,直观观察现象,并最终实现现象与知识的结合,进而完成知识的掌握。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述初中生物课堂中实验的应用。

1、课堂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课程是初中新加入的科学探究课程,在此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未系统学习过生物学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积极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就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就是将实验加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实验的观察过程中,通过奇妙的生物实验来获得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学习与知识探究。

例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这一课时,笔者在讲台上为学生演示实验来模仿人体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笔者通过使用馒头碎屑和唾液、馒头碎屑和水、馒头小块和唾液的混合物加入三支不同的试管中,并将其放入37摄氏度的温水中静置十分钟。最后,在三支试管当中分别加入两滴碘酒,并摇晃均匀。最终,学生不仅通过实验的观察建立了积极探究的学习兴趣,也在观察中了解了人体咀嚼能力和唾液分泌的重要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能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的助手。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验当中,并通过不同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认真探究、认真学习并最终获得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实验的观察与探究当中,并主动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进而通过观察、探究、询问、总结等一系列生物知识学习过程最终实现知识的掌握。

2、动手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除了让学生观察教师的实验,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其实就是生物科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学生通过动手参与生物课堂的实验探究,可以从直观的实验现象观察当中深化知识理解,并实现直观现象到抽象知识的逻辑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动手参与课堂实验,并在实验中收获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这一课时,笔者请学生在实验室当中进行知识探究与学习,并制作了多种植物的装片请学生进行观察。同时,笔者通过现场制作来教授学生植物载玻片的使用方法。然后,笔者要求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植物细胞的观察,并观察不同的植物细胞有何异同。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举例说明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还能够在兴趣的刺激下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并在兴趣的带动下完成了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的知识学习与理解。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载玻片,并通过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学生不仅了解到相关生物实验的精密实验过程,也在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过程中,深化了知识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仅仅依靠课本知识的讲述和实验图片的观察、实验过程的讲解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其实不然。生物科学的很多知识都属于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必须依靠实验这种操作过程才能将知识具象化,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提高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还能促使学生手、脑结合,使学生更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物问题的探究和知识学习过程中。因此,将实验实践活动加入生物课堂,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动手与实践能力是最为有效的生物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生物实验的现象,还能通过现象的观察明确了解结论的验证与推演过程。

3、实验探究增进知识理解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知识是较有难度、难以直接了解的。这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促使学生最大限度认识知识、理解知识,教师就需要借助生物实验来完善学生的知识探究过程,并着力帮助学生通过多样的教学实验来增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实验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帮助学生去攻克难以理解的生物难题。因此,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中的助手,也是一种有效探究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借助生物实验现象来了解知识、完成难点知识的拆解和重构。

例如,在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课时,因为心脏构造复杂,且考虑到这部分知识较为晦涩和难懂,因此笔者借助动物心脏和人类心脏模型、图例来进行实验教学,以便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笔者首先使用猪的心脏请学生进行内部构造的观察,并结合书本上心脏构造的知识推断每一部分的作用。同时,尝试在心脏中注水,验证血管与心脏各腔室的连通关系。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学生对于心脏知识的掌握,从课本上抽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通过实验验证的理性认知。可见,实验探究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理解,并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深化知识掌握。

一切的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生物知识也是如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通过实验这种科学探究方式来观察现象,并通过现象去联想生物知识,最终学生将会在现象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科学生物观念的建立与知识的掌握。相信在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用心实践过程中,学生定可以成为知行合一的优秀生物知识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大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J].才智,2011(13).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