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型多元化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养

2018-12-20罗沛华

赢未来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培养新型多元化复合型药学人才已经成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药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药学教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浙江大学药学院通过一系列课程结构重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一体化的改革,力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药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关键词:药学教学;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因此,作为医药行业人才和知识创新摇篮的药学高等教育,能否适应行业的飞速发展要求,为支撑行业发展的提供优秀的人才,一直是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当前形势,从社会和行业发展对创新型复合人才需求角度,以浙江大学药学院近期采取的一系列药学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改革为例,探讨药学高等教育多元化(包括授课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对培养新型专业药学人才的重要性。

一、我国药学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和迅猛发展的阶段。然而随着全世界医药行业飞速发展,我国药学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跨国医药企业的巨大冲击。而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的研发模式可能已经受到了明显的挑战,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医药发展。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目前我国药学行业多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包括行业结构升级、创新能力提升、市场运作方式、制度管理完善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医药产业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掌握医药行业前沿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知识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药学研发从仿制药到创新新药阶段的跨越。

二、我院实现药学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举措

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二级学院,浙江大學药学院一直以来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药学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培养能从事药学基础研究与创新药物研究的研究性药学领军人才“为己任,不端从药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多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教学课程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基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药学科研项目的能力训练

浙江大学药学院科研发展迅速,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活跃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科研队伍。为了全面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药学院在注重教学同时,大大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设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和药学实训课程,向所有本科生开放学院的科研团队实验室,鼓励本科生从一年级就可以进入研究组,开始接触和了解药学科学研究,二年级和三年级则分别通过SRTP和暑期科研实习深度进入实验室,通过老师立项、学生立项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早期科研思维训练,锻炼实验技术的充分机会,目前普及率100%。进过这些科研训练,药学院的本科生多数已经具备良好的科研逻辑思维能力,并形成了正确的科研价值导向,为进一步求学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基于双轨教学法的专业课授课模式探索

一直以来,药学本科课程以理论授课为主要形式,注重知识点的传播,希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从老师那里学到重要的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基本教学方法即LBL(基于课堂教学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和主体,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和整体框架性。虽然LBL传授知识点效果明确,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主要是学生在LBL过程中,往往以被动接受知识、通过试卷考试为主要目的,而忽视能力培养和知识融会贯通。

为了提升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能力,药学院积极推动新型教学方式,尤其是LBL结合P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双规教学法。以LBL为基础(教师系统讲授课程总论,提出问题和案例,由学生选择专题,分组学习,并采用PPT演讲等方式呈现学习结果,讨论关键知识点和主要问题。通过这类双轨教学手段,学生们不仅可以迅速高效掌握主要知识点,还可以主动学习,发扬探索求知的积极性,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显著提高。

3.基于毕业课题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本科生学习最后阶段即毕业课题的设计是本科教育中反映学生科研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本科生开始正式开启科研生活的重要阶段。药学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该环节的培养,为本科毕业设计安排了充足的时间(6个月),为本科生自主完成课题提供时间和条件的保障。此外,学院从多角度丰富毕业设计的条件,包括全面开放学院雄厚科研师资队伍和实验室,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和心仪的导师,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通过深入参与一线科研,在调研文献的基础上,与导师充分交流讨论,确定毕业课题设计方案、制定实验计划和目标等。

此外,药学院还通过加强与世界著名高等院校的合作,建设海外实习基地等方式,为本科生提供海外科研训练的良好平台,目前合作的海外实习基地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英国国王学院等。通过这些机会,学生们可以接触国外先进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感受良好的药学研究氛围,充分拓展视野,初步形成国际化的格局,吸收国外先进的科研知识和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和沟通能力。

三、多元化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的展望和思考

医药行业的突飞猛进需要复合型的创新药学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则依赖于多元化的、创新的药学教育方法。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以传授式学习为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以及自发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学模式的结果往往使得学生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模式,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潜力有限。因此,为了满足行业发展和学科发展需求,高等药学教育教学必须坚持创新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和教学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浙江大学药学院在这些方面的改革探索,已经获得了初步成效:获得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近三年本科生发表SCI收录论文47篇;进一步深造比率逐年攀升,2017年海内外升学率达到70%。

总体而言,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根据药学学科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与时俱进、把握领域动态,积极探索和完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晓丹,张少林。PBL: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 27(1):88-90

[2] 刘旭明。对药学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 药学教育,2006, 22(5):5-7

[3] 朱虹,应美丹,郑琳,何俏军,杨波。面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双轨教学法在药物治疗学教学张的实施与展望[J]. 课程教育研究,2015,24:88-89

作者简介:

罗沛华,1981年6月—,女,浙江杭州,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药学院117房间。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