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创新思维

2018-12-20刘姣芳

赢未来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创新思维

刘姣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问题意识及创新力是当今社会考核人才的主要指标。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创新思维十分重要,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结合对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及创新思维能力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创新思维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新思维;中学历史教学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要求。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意识十分薄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一现象这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反省。因此,思考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创新思维十分必要。

一、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因

(一)教学模式滞后

教学模式滞后是目前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及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在教学中更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往往忽略了知识发展过程[1],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填充式的灌输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教师错误的认为自己是提出教学问题的主体,而没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的提升。

(二)沒有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考试仍旧是我国教育工作中评价学生的主要评价方式,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职能体现出试卷上出现的问题,而没有对学生创新思维与问题意识有具体要求,学生只要解答出问题取得好成绩就会有号的教学评价,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千篇一律的解题教学评价方式中,其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抑制。

(三)学生不敢提问

长久以来,我国的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被调动学习状态,其主体位置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很多学生虽然有问题,想提问,但是却不敢提问,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与教学没有必然联系而不被教师重视和认可,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再教师知识范围内,而影响教师权威形象,索性就不提问题。久而久之,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都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无几了。

(四)学生创新意识欠缺

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学习时间多数用在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上,为了学习而学习,往往没有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只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练习题进行被动思考,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不善于自主发现问题,也很难通过发散思维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创新思维的具体措施

(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提问欲望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观念,不能将问题抛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互动性[2],突出学生主体位置。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积极应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提问欲望,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末农民起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教材知识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备课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有秦始皇暴政相关影视视频和历史图片,将秦始皇与秦二世时代的残酷刑法与黑暗社会现象形象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入到那个残暴无道的年代中,让学生有置身其中的感觉,鼓励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内容提出疑问,有的学生举手问道“秦二世比秦始皇更加残暴,怎么他还会当上领袖呢”;有的学生举手问道“秦始皇的阿房宫在建筑技术落后的古代是怎么建成的啊”......,学神争先恐后的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有些问题不够深刻,甚至有脱离主题的现象,但是这些问题提出的背后体现的是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体会到创新自己思维提出问题被认可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问意识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二)提高教学民主性,让学生敢于提问

中学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位置,提高教学民主性,呼吁学生大胆分析质疑,准确掌握教材内容,抓准教学时机,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与提问时间和空间,增加对学生提问行为的关注,充分考虑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纳入到优化教学的意见中。

例如,在初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跟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主宰,当你们对教学有疑问的时候,一定要发挥出你们主人位置的作用,提出问题我们一起完善课堂好吗”学生听到教师这句充满尊重与平等的话后,会增加提问的兴趣与胆量,有的学生在学习中举手提问道“老师,为什么英国要想中国走私危害那么大的鸦片呢”,教师在听到这一问题后不要直接给学生解答,而是要组织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给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对当时的中英贸易有更深的理解。

(三)发挥示范作用,教会学生提问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也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和思维方式[3]。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抓住中学生这一特征,遵循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示范作用,通过自己巧妙提出问题、创新分析问题的思维、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来感染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开启学生提问的大门,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会提问,能提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进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符合教育要求的必然趋势。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提问欲望;提高教学民主性,让学生敢于提问;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会学生提问,从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敏.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所遵循的原则[J].魅力中国,2013(23):155-155.

[2] 闵军杰.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5):63-63.

[3] 杨兴兰.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46-47.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创新思维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