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一些插图的商榷

2018-12-20钟瑞雄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材改革插图基础教育

钟瑞雄

摘要:本文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大方向,从知识性、操作性、安全性、启发性角度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更好的发挥教科书中插图的功能,为新课改的教材改革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材改革 化学教材 插图

新版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插图生动形象且富有启发性,对学生学习化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中一些插图仍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将围绕插图,从知识性、操作性、安全性、启发性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

1.知识性

在九年级上册19页“图1-27液体的量取”中,图示的100ml的量筒最低刻度是从0开始的。我们知道量筒是没有0刻度线的,一般起始刻度为总容积的十分之一。所以按照一般规则,图示的量筒的起始刻度应由10ml开始。而这种错误的图示在学生对量筒的构造及使用上进行学习时,容易产生误导,造成其认知的错误,且这种错误的图示,不利于教师教学的展开。

2.操作性

铁架台在使用时应当注意,铁夹所夹的方向应与铁架台底座相同以防使重心超出底座之外,造成装置翻倒。[1]以下两幅图片均为九年級上册中的插图,图2-15中铁架台的使用规范,整个装置重心平稳,而图6-7中铁夹所夹的方向与铁架台底座并不相同,这就使得装置的重心落在了铁架台的侧面,在实验时更容易侧翻,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会让学生养成不好的搭建装置的习惯。建议统一使用图2-15中铁架台的搭建方法。

3.安全性

图10-9是试验物质导电性的实验,书上并未直接说明操作步骤,只是提出了“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2]的要求。经过分析,该实验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高电压(22OV)操作有安全隐患。导线裸露,接头处暴露,极易触电伤亡。

(2)实验操作繁琐,测试不同物质的导电性时,需要先关闭电源,再更换药品,才又能接通电源,观察现象。

建议:采用学生电源(低压直流)。

4.启发性

“水的电解实验”是现行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一实验,见上图。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说明电解水实验所需的条件及要点。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创新性:

1.电解质的添加

众所周知,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向纯水中通电不会有明显的电解现象产生。因此需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等。

2.电极材料的选用

教材中没清晰的说明采用何种材料做电极,而部分电极在电解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影响实验结果,故而在电解时最好选用惰性电极,如可以选用铂作电极。此时大家可能会想到石墨,石墨做电极确实有它许多优点,但在本实验中,石墨疏松多孔,容易吸附电解时产生的气体,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所以建议在水的电解实验中一般不采用石墨做为电解水的电极材料。此外,电极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远,以1cm左右为宜。

电源的选用:本实验宜采用低压学生直流电源。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所提供的建议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唤起更多的老师对教材中插图的重视和对教材内容的关注,更好的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殿武,尹爱梅.对《化学》课本中一些插图的商榷[J].化学教育,2000,(2):36.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56.

猜你喜欢

教材改革插图基础教育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图文相辅共筑生态课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电工学教材的改革与实践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教材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