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8-12-20马应明

赢未来 2018年17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学习兴趣重要性

马应明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含有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学生学起来很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使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教学效果不明显。本文从兴趣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培养学习兴趣应实行的原则、采取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重要性;培养原则;培养方法

教育人士认为:"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会拥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激发和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有必要研究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兴趣结构特点等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便为今后教学提供指导。

1.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2.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教材内容出发,以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式引入,这样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笔者在教十几减9退位减法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猪妈妈与三只小猪的故事",一天三只小猪醒来正准备找吃的,这时猪妈妈走过来,递给三只小猪每人一张纸条,说道:"猪宝宝,如果你们谁算对纸条上的题,妈妈就给谁苹果吃。"不一会儿,猪大哥算出纸条上的题,猪妈妈看到说:"你真聪明"。猪大哥骄傲地说:"妈妈,我还有好几种算法呢?"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猪大哥会有哪几种算法,于是,注意力集中到老师下面的讲课,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创设情境的引入,很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2.2 必须要实行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 R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就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教师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3 所采取的方法。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

3. 设置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一堂贴近生活的课堂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通过设置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讨论,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再加以指导,学生便会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因此,教师应该将一些文字化的数学题进行生活化处理,充分利用现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学生非常喜欢图片、小动物等等形象,这些都可以体现在教师的PPT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如下:第一,创设探索型情境。在讲授一些数学原理、公式时,老师可以在原来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情境,然后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讨论。第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比如在讲分数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们很好的理解分数,老师可以创设一家人分苹果的例子,爸爸买了4个苹果回来,妈妈吃了2个,爸爸吃了1个,那么学生自己吃了几个,学生们回答1个。老师接着问,那么你们吃的1个苹果是苹果总数的多少?学生们回答四分之一。可见,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和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把握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有意识地给教学注入一些活力,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要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洪善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J].现代阅读,2012(7).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学习兴趣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