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心理、行为及转化对策

2018-12-20张莉

赢未来 2018年17期

摘要:新课改之后,我们提倡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主学习,这样会让积极的学生更加优秀,但是能否让不积极的同学都参与进去呢?每个班级都有这样不积极的学困生,如何帮助他们脱离“学困”的称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天笔者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学困生做出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心理与行为,转化的对策,教师的作用

如今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学困生,我们要想帮助他们转化,就得了解他们如何发展成为学困生,存在哪些不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从而探索出各种转化对策。而在诸多转化对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看到,教师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学困生的心理与行为。

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天生,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不足、教师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日渐积累而成。他们的出现能够反映出我们教师工作中的不足,因此帮助学困生转化有益于改善或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学困生的心理和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态度消极,毫无积极性。从智商来看,大部分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学习的态度不同。学困生,他们在课堂上是极为被动的,是在老师的驱使下学习,不能自主的去学习,也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去,这种消极的心理和不积极的行为是他们的共性。意识不到语文的重要性。自上中学开始,文理偏向趋势愈加明显,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把重点放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大部分家长非常在意英语成绩的高低而认为语文是学不学都一个样的一门学科,这种具有误导性的心理加剧了学生对语文的不重视。当然事实上,语文应当是所有学科的国王,只有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水平,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因此改变这种错误的想法对于转化学困生及其重要。

2.缺乏思考,思维深度不够。

如前面所说,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太过于被动,因此不能主动的思考文章中的问题,只是依照着参考书的答案,或者是其他同学提出的想法,认为这也是自己思考的结果。这种从众的心理,久而久之会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自甘堕落。缺乏自信,意志不坚定。大部分学困生存在的通病就是意志力不坚定,学习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如果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就想看答案,这样是不能学好语文的 。要有好的意志力,就得有充分的自信心,语文学困生不相信自己的答案,也不相信自己能够攻克眼前的难题,因此只能半途而废。

3.周边环境不佳。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学生心性未定,容易被周边的新鲜事物或不良行为影响,而如今科技发展飞速,中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或者平板,同时学生之间存在的攀比心理使得他们容易沉溺于网络,如果不能得到家长的管控和教师的规劝,会变得更加糟糕。

4.针对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4.1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许多老师不喜欢学习不好的学生,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样的差生,甚至会漠视他们的存在,而重视、偏爱学习好的学生。这样会打击这些差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失去对课堂的归属感,从而自甘墮落,一落千丈。因此,教师要关心学困生,做他们的知心伙伴,不能漠视、嘲笑或者讽刺学生。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时,即便学生不喜欢这门学科,也会因为对教师的喜欢而重视这门学科的学习。

4.2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磨练他们的意志。

自信心和意志力对于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学习态度的问题。学困生们因为自己成绩不好,所以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思考的结果。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设置简单的环节如轮流读课文等,给予他们眼神的鼓励或者积极的暗示。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他们重拾自信心,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课外课内灌输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的意志,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4.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安静,在安静的环境中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此外还可以将班级平均分组,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莎士比亚说过,你我两个人,各自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苹果,自然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我都有思想,彼此交换思营造想,每人就都有一个新思想。通过交流思想,或者争辩对错,可以营造出一种追逐、竞争的氛围,这样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学习的能力和效果便会显著上升。

摈弃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填鸭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死背文章而不能理解其意。这样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的兴趣降低甚至厌恶学习。另一种结果是在被强迫的状态下学习,学习的效率偏低,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所以如今我们提出翻转课堂,学生在上课前自行完成简单的内容,而在课堂上和老师一起解决较难的问题。学困生们在有了自信心之后,教师便鼓励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这样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

4.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为例,最后两句“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作者是一个男子,为何要献这样一首诗给水部郎中呢?这时提示学生诗歌的背景是作者要参加进士考试,而唐朝士子参考前有投卷的风气,继而引导学生将诗句中新娘问夫君眉画的好不好与实际作者问张水部看没看上自己的作品联系起来,由学生自己思考出这种以男女感情暗示君臣关系的手法,学生便能深入理解这种手法。

5.结语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成绩上的进步。而学困生的转化过程更加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语文的功底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文学素养和价值观更是每个学生以后生活中做人做事的体现。因此语文教师要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教导,时刻记得自己肩上的责任,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尽力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古庆生.浅析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J].小作家选刊,2017,(03):75.

[2]黄小玲.关注个体,善待差异[N].中学教学参考,2010-07(57).

作者简介:

张莉,1965.06—,女,辽宁省抚顺市,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抚顺市第八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