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疏导学生逆反心理

2018-12-20张莉

赢未来 2018年17期
关键词:疏导初中语文教学初中生

摘要: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往往表现出的严重的逆反心理。但是由于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思考范围有限,但又存在着较强的独立性的特性,再加上学校以及社会对孩子学习和素质要求的提高。因此,这个阶段必须使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上的教导正是处理这一现象的解决办法,它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重要性,通过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利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逐渐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意识,使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养成得到完善,从而帮助学生帮助初中语文教师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疏导;初中生;叛逆心理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和教师也越来越强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不同于理工课程的理性和逻辑性,通过对于语文的学习,从而培养出来的语文素养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语文是门感性的课程,同时语文作为中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它与学生的发展又密切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研究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疏导他们的叛逆心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些年来,中学生叛逆心理研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相关专著和论文也不断地出现。但是目前缺少语文教学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专著,本文浅谈了此热点话题,希望对语文老师有所帮助。

1 叛逆心理的分类定义及影响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初中时期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在学校中的叛逆心理进行归纳,常常根据成因及影响分为几大类。

1.1自主叛逆心理

它往往是由于现代的学生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比较大,主体对外界的不满和不科学的认识而导致内心的压抑无法得到正常排解所产生的逆反心理,致使他们觉得生活无意义且开始愤世嫉俗。由于学生内在因素而产生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在与他作对的一种叛逆心理。

1.2情景叛逆心理

它是指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由于没有适时引导或者不适宜,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所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特别如果对于外界的一些做法和要求没有和他们的达到一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引发他们的叛逆心理,常常无动于衷以示不满的叛逆心理。

1.3可信度叛逆心理

它是指主体由于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较强的对立心理和好奇心理而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家长简单粗暴、专断的教育方法,父母经常不在孩子身边、关系不和谐或者离异,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必然产生一些必然的心理矛盾出现出逆反。

2 语文学科在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进入初中阶段,这一承上启下的阶段,语他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此外,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不仅关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同时中对学生进行叛逆心理的疏导也非常重要。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此外语文因为人的交际交往而存在,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外在表现形式,离开了人和人的文化,也无从谈起。学生通过对自身认识,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将吸取人类的智慧和文化逐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奠定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为语言不是孤立的,依赖于语境和它所承载的情感与文化。真正在具体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并采取自主合作的开放式学习方式,使学生遵循语文的特点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3 语文学科中的心理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具有教育意义的集合体,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就能起到效果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性。语文教育工作者,用心研究教材善于发现其中蕴含着的美的元素,并且运用自己的智慧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语文教师要把教材中那些表现向善向好的课文,比如《陋室铭》《爱莲说》等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让学生理解这些品质。语文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去教育学生,应该让学生加深理解和體验,当然适时地的引导,让学生真的有所感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这才能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通过改进教法,改变死气沉沉的课堂,使其充满盎然生机与生命的活力。事实上语文教师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吸引学生耳目,调动学生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课文。老师要多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接触自然从而疏导学生叛逆心理。初中语文课本中有文质皆美的现代文,经典古诗文以及当代的经典之作。这些教学内容能够从学生的各方面特别是疏导学生叛逆心理起到很好的作用。

4 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策略

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本学科积极学习,就需要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能充满兴趣。特别是所谓的偏科,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阻止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如,教师实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等方式,表达语文教学的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初中生的情感需求。

抵制叛逆心理的产生属于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教师要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愿参与到这一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入到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去,从而克服逆反心理。教师恰当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一直充满学习热情,克服叛逆心理有重大意义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5 结语

语文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能够有效排解学生的负面心理。此外,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充分的认识到叛逆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意识到科学合理的方法在语文教学疏导心理的重要性。总之,教师和学校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导致学生厌学、弃学,所以联合社会和学生家庭督促引导孩子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晓敏.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7 31 71-72.

[2] 王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张莉,1965.06,女,辽宁省抚顺市,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抚顺市第八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猜你喜欢

疏导初中语文教学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班主任疏导智障生不良心理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