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通过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12-20李秀娜张秋明刘杨

赢未来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李秀娜 张秋明 刘杨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对教学的重要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诉求。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这一时期正处于思维发散时期,教师帮助学生做好创新思维能力的訓练,对学生成长大有裨益。小学数学课堂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课堂,如何规避传统小学数学课堂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课堂,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这也对数学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学生教学的引领者,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的优势,通过探究研发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领学生融入数学课堂,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

一、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环境

良好的数学课堂环境是学生融入教学的前提,传统的以数学教师个人主导的数学课堂大多沉闷、严肃,学生受到课堂压力很难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因此,教师要努力转变传统的课堂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的课堂环境。首先,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导入带动学生走进课堂,比如,在进行三年级“时间的换算及计算”这一知识讲授时,为了带动学生的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运用猜谜语而定方式,“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这一谜语让学生竞猜,从而意淫了学生注意力,学生的兴趣也被带动起来,对于数学课堂也就不再排斥了。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方面来解答以及挥发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在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加减法时,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加减法的应用感到困难,并且疑问颇多,传统教师只传授加减口诀的形似并不能让学生明白算式是具体如何得来的,因此,教师这时就可以借助小木棍等教具帮助学生弄清具体的计算方式,并然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在总结规律后还可以用数学题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同时,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相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自己为主导,而是要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辅助者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数学题的计算方面,因为有多种方法可以得到正确答案,这时教师不能全部的传授给学生,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从而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导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对于数学这种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来说,教师如果忽视教学方法,很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对事物的了解都是从具象这些表面看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正方形面积”时,可以先提出一个让学生自我想象的问题:“同学们对正方形的理解是什么,能不能从教室里或者生活中找到那些是正方形?”当学生纷纷寻找并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逐步引导:“那这些正方形有多大呢?我们该怎么计算这一问题呢?”由此,便带动学生思考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也进入了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们的回答与思考都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问题的创设来培养

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教学方式,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本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为学生创建的激发学生好奇心并且引导学生走进教学课堂的相关教学情境,通过情景创设,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学会知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2]。例如,在学习对“角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可以给每位同学发一张纸,让学生自己折出不同角度的角,并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互相探讨谁折的大、谁折的小,由此为学生创设了与手工活动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中的探讨,同学之间的探讨也是创造力培养的良好方式。教师从情境中教给学生不同度数的角的概念以及计算等问题,这样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活动也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自己动手能力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有多种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展开运用。

四、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他们开展探索性学习行动

对一个问题的质疑可以说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味的以自我为主导,学生并不会对教师的问题有人的质疑,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高。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实现传统观念的转变,就要引导学生多质疑,多问为什么,只有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才会发现问题,实现创新。例如,笔者在听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关于两位数减个位数的计算时,根据题目15减8等于多少,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讲完了正常的计算方法后,又鼓励同学们探索新的方法“同学们,由于5减8根本不够减,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试试倒着减呢,大家先算算8减5,然后再用10减8-5的得数,这样大家看对不对”在这位老师说完后,学生开始拿起笔计算,有的认为正确并得出了正确的得数,有的算错则不能得出正确得数,认为老师的不对,这样,课堂便开始了新的如火如荼的探讨,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浓厚的氛围,使得教学也充满创造性与探索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大力倡导教育创新,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散的时期,引导小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大有裨益。数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任务,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课堂问题的提出,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多角度寻求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丽钦. 数学游戏融入小学课堂的设计与教学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6(39):283-284.

[2]万舒.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8):5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