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12-20卢敏

赢未来 2018年17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心理健康小学语文

卢敏

摘要:所谓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健康与否将严重影响到成长期的行为表现。小学生的心智都没有完全发展成熟,作为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能忽视。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很多内容都可以穿插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教师在课下备课时要注意在课堂上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加以穿插。笔者有幾点心得体会给予指正。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课本教材、实践活动、教师层面

小学生就相当于一棵没有发育完全,正在生长的小树苗。我们在提倡顺应自然规律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发展情况。如果学生正在或者一不小心接触到了一些不好的发展,就好比小树苗长歪了,教师应该要加以指正,否则学生会越走越歪,终有一天会倒下。关于心理健康,我国的心理学家认为应具有以下特征:心理健康的人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自尊自信;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胸开阔,善与人处;热爱生活,乐于工作;精力充沛,情绪乐观;平衡发展,人格健全。

一、深入教材

教材是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编写的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帮助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这些内容这些榜样都是值得学生去学习的对象。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健康教育最优秀的案例。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是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文章《幸福是什么》。这篇文章主要是将三个孩子遇到智慧女神,问“幸福是什么?”女神要求他们去寻找答案十年后在来到这个地方,如果还不知道,女神就告诉他们。当三个男孩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时,他们有的变成医生,有的成为农民,有的就是普通的工人。但是他们明白了幸福的含义。在这一堂课,我会先问学生们“幸福是什么?”“同学们觉得农民,工人,清洁工他们幸福吗?”同学们或许有的会答幸福,有的不会答幸福。当学完这篇文章后,我会再次问到这两个问题。同学们的答案或许会有所不同。文章主要是想告诉同学们不管什么职业,做什么事情,只要对别人或者自己有帮助,只要是自己通过双手挣来的生活,就是幸福。告诉学生不要看不起一些职业,尊敬每一位劳动者。

二、实践活动

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教育,课堂教材也是有限的。小学生的活动多种多样,各种各样的活动的举办对于学生教育也有诸多好处。当然,学校的活动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适当的举办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上有很多实践内容,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来完成。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三年级课本中“语文园地五”的口语交际,是要同学们交流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话题,对学生更好的认识祖国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一堂课,我会先让同学们小组交流记录,然后分小组选代表来向班级同学讲述本小组的讨论成果。来一场小小的竞争比赛,看看哪个小组了解的最多。这个实践活动的举行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让学生懂得合作竞争意识。小学生毕竟因为年纪尚小,懂得知识可能不是很多,在学生们都讲述完之后,我会在最后让学生们了解到一些他们没有谈到的中国传统的文化。例如,对于学生还算有吸引力的吹糖人,学生们对于这项文化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味道,样子上。但是我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去了解吹糖人,还要了解工作人的不容易,吹糖人的艺人们工作很辛苦,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冷。寒来暑往,吹糖人以精湛的技艺为游客们展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给孩子们留下了无限遐想,也给游客们带来了更多回味。让学生对于国家的传统文化以及还在坚持传承这些文化的人有一种敬畏意识。

三、教师层面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取决于教师的态度评价方面。教师热爱,信任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老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很多学生畏惧教师,可能因为教师和学生天然角色的距离感,也可能因为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在与学生相处中,一定要顾忌学生的感受。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积极评价,教师对于学生适时,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感,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优点,很多小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不恰当批评失去自信心,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校生活也是非常不好的。二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小学生已经有了自尊心,他们会因为在课堂上丢人而不去回答问题,会因为别人的取笑而不去展示自己。这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副作用。三要善于积极性的评价学生,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

小学生处在少年时期,他们思想单纯,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加之有些同学心理素质脆弱,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同时又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闫永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 2015(6):277-277.

[2] 冶全义.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新课程(上), 2014(9).

[3] 陈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读写算:教师版, 2016(28):20-20.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心理健康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