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体验及优化
2018-12-20刘秀英
刘秀英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其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分别是体验、语言、图画以及符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数学知识的感知是其中首要环节,而其余如语言、图画以及符号等各个环节的展开都以其为依据。对于作为首要的体验环节来说,它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氛围,同时基于学生个人的感官,完成对知识的接触与了解,并形成对于自然界中数量以及空间上的客观理性认识,最终完成对抽象数学理性基础的铺垫。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体验;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体验环节中的课程类型差异化表现
1. 数学教学环节中,体验分类活动的具象表现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体验环节,能够进行求同以及分类的相关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进一步强化小学生对于数学材料的理解与掌握,并对其中的核心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到完整的数学概念。在所进行的求同活动当中,核心内容是对不同素材中相同内容属性的挖掘。而在所进行的分类活动中则需要以求同活动为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在不同的素材当中发现共性,或者是在相同的材料中發现不同的属性,以便完成对不同材料所具有特征属性的分类。
2. 课中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在相同中寻找不同。针对于同一类型的事物,根据这一事物所表现出相异的形式,可以对它们进行种类划分。在整个的类别划分过程中进行差异性的寻找,可以将其估计为“同中求异”。举个例子,在对平面三角形继续类别划分过程中,首先可以根据这些平面三角形中角所具有的特点,将其划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而对于“异中求同”来说,则将其限定在多种不同类型的事物当中,基于这些事物所具有的同类性质,将其划分为同一类别。在整个的类别划分过程中,可以用“异中求同”来对这一寻求相同特征的过程进行总结性概括。而在四边形的认知与掌握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进行分类,最终得到四边形的概念。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环节的缺陷与弊端
1. 教学体验中缺乏目标以及表现的不够清晰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体验环节普遍存在缺乏目标的问题,这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出现活动不具有代表性,表现不够突出,最终造成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环节、语言环节、图画环节以及符号环节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除了体验环节以外,其余三个环节的开展都是以体验环节为基础的。如果在体验环节出现不清晰的情况,那么在这一环节当中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就无法得到保证。
在小学数学教学体验环节当中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环节,如同化、分类、排列以及配对。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设定可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会对小学数学课堂部分的体验环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引起不同环节活动顺序的交叉调整。从小学数学教学的概念教学与运算教学的内容上来看,两种侧重的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分类,而后者则侧重于排列。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本《四边形的认识》为例,其教学核心就是分类。通过这种分类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于四边形概念的建立,实现四边形的区分以及对四边特征的掌握。而在二年级教材中的《乘法的问题解决》当中,则教学内容的核心是排列,任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平面图形完成不同的排列组合。
2. 体验环节目标缺失与不清晰的弊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由于环节的目标不够清晰会对这一环节以及其余环节的分工不够清晰,并对任课教师的经验积累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无法给出清晰的体验目标时,在后续的诸如语言、图画等后续环节中叶无法顺利完成。小学生教学实践的体验环节是十分复杂的,如果任课教师无法清晰的给出体验目标,那么整个体验环节无法得到客观评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环节的改进
1. 设定明确目标
从实验经验来看,任课教师在确立其教学体验环节目标时,会对目标自身、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进行综合考量。其中在体验环节的目标设定过程中,小学生的状态以及教学内容都是目标结构设定的基础。
在分析教学内容过程中,其中会对教学内容所在的教材位置以及知识结构进行剖析、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进行挖掘,并对教育价值的体现策略情况进行全面的说明。
而在对小学生进行剖析过程中,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如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个人观点、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还有学生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学习当中希望得到的帮助以及学生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等。
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结构剖析,这其中涵括整个目标的内在层次与关联。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环节需要设定数个大目标,而在这些大目标当中需要设置相应的小目标。其中关联性代表这些大目标与小目标之间存在的天然关联,而并非是彼此区别。而层次性一方面代表大目标与小目标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另一方面代表大目标与小目标之间存在存在一定的阶梯性。
2. 发展学生的感官能力
基于上述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体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对小学生进行感官的强化与锻炼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小学生的感官进行锻炼,并非是单纯要求小学生运用其感官,而是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正确运用他们的方法,也就是说需要任课教师引导小学生去正确的进行感受。这主要是由于经过了系统地培训与学习后,小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进行学习与理解。当小学生能够利用其感官掌握正确的判断方式,通过一种感官所接受到的感受区对另外一种感官感受进行判断,从而更好的接近正确答案。
当小学生利用感官获得正确的判断时,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估算的过程。小学生通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运用最终完成估算过程,促进学生完成对所面对问题的清晰、完整的认知。通过对小学生的感官锻炼以及数学学科特征的综合,任课教师能够促进小学生感官反馈正确的结果。首先任课教师应该对自设的身体条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例如对低年级小学生可以指出他们的拇指宽度为1厘米,一步的距离接近50厘米,同时也对自己的身高有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程红星. 边远农村地区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探析 [J]. 江西教育, 2012, 1(15): 55-56.
[2] 李晓. 解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体验教学 [J]. 教学实践, 2013, 4: 22-23.
[3] 王艳丽.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与体验式学习的基本要素探讨 [J]. 学周刊理论与实践, 2015, (3): 178-180.
[4] 马伟中. 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 2015, 9(12):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