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实践探究
2018-12-20骆夫
骆夫
摘要:小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均在成长中,也就是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这一时期是展开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胜心强、喜欢被表扬,所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利用好这一特点,恰当的应用激励策略,加深德育教育意义,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奠定好基础,让学生能够向着积极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教育
小学生年纪轻,在智力、思想认知等方面有待开发,所以在学习、生活中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和鼓励,才能激发学习热情,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特别是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激励式教育的作用,通过正面的影响,让学生从中获得力量支撑,树立自信心、激发天赋、开发潜能,更快形成正确的德育观,提升个人综合素质[1]。下文就针对激励策略的实践措施进行探讨。
一、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素质
小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较强的自主性,时刻需要教师督导、引导,还要求教师进行言传身教,所以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力军,要提升自身的德育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施教;另外,小学生有着极强的模仿性,班主任要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就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通过模仿从班主任身上学习到思想品质,做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此外,在实施激励策略之前,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提升学生的德育意识,这样学生才会根据自身情况,向着目标前进,最终让学生自觉性的接受德育教育。
二、应用公平性的激励策略
小学生本身有着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所以班主任要根据学生这一特性,在激励策略制定上做到公平、公正,让学生有被尊重感,才会更愿意接受德育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班主任使用文明记录表,尽管能激励学生,但有失公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不到公平待遇,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会有不被关注、无所谓的感觉,这与德育教育的本质相悖的,所以公平是激励教育的原则。比如,班主任在班级中组建记录小组,对班级中学生每天的德行进行记录,既能保证记录的公正性,学生之间还会互相监督、促进,无形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能自主的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班主任可以定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并给予事迹展示的机会,发挥榜样的力量感染身边更多的同学。学生在自身被公平对待中,会产生积极的心态,让德育教育顺利实施下去。
三、激励教育的实施要因材施教
小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所以班主任在实施激励教育之前,要掌握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行为方式等,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激励策略,针对行为习惯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参与到活动组织、素质评价中,在班级中发挥自身的才能,作出积极的贡献[2]。如果是在日常学习中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为其制定相对较低的目标,比如:在课堂中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等,班主任针对这些改变不能忽视,在取得细小的进步后,都要不遗余力的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有被关心、被尊重感,让其散漫行为逐渐被纠正,并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所以说,在激励教育中因材施教,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提升班级整体的道德水平。
四、组织多种样式的激励活动
在传统德育教育中,是班主任长篇大論的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听,导致德育效率低下,学生的道德水平难以提升,想要改变这种“说教”式德育方式,就要有效的实施激励教育,根据学生的爱玩的特性,组织多种多样以“德育”为主体的激励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强综合素质[3]。比如,在每周或每月的班会中,组织主题辩论赛、主题演讲、主题晚会等,班主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在活动参与中获得自信心,逐渐形成乐观向上、健康积极的精神;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年级、校级的德育活动,为表现突出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积极乐观的精神。
五、将激励教育融入到班级文化中
班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所以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而班级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制度属于对学生行为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为了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制定约束性制度的同时,还要有配套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自觉遵守各种制度。而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学生在一定客观氛围影响下,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良好的班级文化会让学生有认同感,是激励教育展开的基础,学生能从中获得荣誉感、归属感,另外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加亲密。比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其中一项是“学生互助”,对学生一个时间段内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由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组成,评分最高的前三名进行表扬,学生在荣誉激励下会做好自己,还会主动帮助别人。这样正面积极的班级氛围,学生更容易受到鼓舞,进而提升自身素质。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想要保证教育效率,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实施激励式教学,把握住小学生渴望被表扬、被认可、被尊重的需求,从自身观念、分层施教、公平施教、激励活动、班级文化等方面展开教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的投入到德育学习中,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认知,为未来成长和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长慧.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探索[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7(7):0210-0210.
[2]火克勤.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5):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