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应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2018-12-20陈新英
陈新英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在不断的增加,与之相伴生的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时期的特殊群体,使学校的教育和教学遇到严峻地挑战。当前,“留守儿童”在农村学校的学习成绩下降、违纪频发、中途辍学的现象日趋严重,它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关爱留守儿童”是学校工作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农村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字:农村小学;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由于其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是当今社会、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担任二十几年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建立起“班主任—家长”班级联系网。
班主任在开学初期,要详细记录留守学生个人信息、家长信息及在家法定监护人的信息,并分栏造册。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档案”,对外出务工农民家庭的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掌握留守儿童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通过Q群或微信群建立起“班主任—家长”的班级联系网。班主任在通过Q群或微信群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使家长放心打工,家长也可以通过班级Q群或微信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时时从整体上“追踪”到自己孩子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就能很好厄住留守儿童“不良思想苗头”,使留守儿童健康得发展。
例如:2015年11月份里一天,当时我是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留守儿童邓晓彤是我班上一名女生,父母在广东打工,她平时由年老的爷爷奶奶照顾。当天早上的早读课。本班语文老师反映赵桂银没到学校(当天她的家长也没请假),我先通过电话联系赵桂银的年老的爷爷,但得回复:她早早就跟同村孩子赶来学校了。我马上通过班级Q群向赵桂银的在广东打工的父母反映这种情况,并向其同村孩子了解一些情况后,在其家离学校较远一座山脚找到她。后来谈心了解到:原来邓晓彤想买新衣服,但邓晓彤的爷爷奶奶认为那么多衣服多都还好好的,又是长身体时候,买来了穿几下就扔了觉得浪费,就以父母寄没钱来--没钱买推脱(经实际了解邓晓彤的爷爷奶奶确实没钱)!家长通过班级Q群了解后,通过马上微信转账给我,及时满足邓晓彤想买新衣服的愿望。后来,她的父母十分感激地我说:“老师,谢谢您”。
二、要有爱心与责任。
爱心与责任是教育留守儿童的前提。面对性格孤僻、行为表现不佳、成绩落后的留守儿童,作为班主任,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积极探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例如: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留守儿童张小寒是我班一名三年级的男生,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其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平时由年老的爷爷奶奶照顾。张小寒性格内向,表情淡漠,不善交往.因为“六一”全班统一穿校服。张小寒的头发不但长而且有些毛毛躁躁的,作为班主任我也曾经提醒过几次,要求他去理发,不知何故,几次催促也没有去理,还是原来那样乱蓬蓬的,这种形象会影响全班在“六一”的形象。我與他聊天才知道,因为他的父母全在外务工,平时由奶奶照顾。家中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是很好,不会骑车,路程太远便没法带张小寒同学去理发。眼看节日一天天逼近,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怎么办呢?左思右想,为使“六一”活动不影响班集体形象,必须尽快解决张小寒的理发问题,我果断决定,立即自掏腰包到县城购买了自动理发器,即时在网上收看理发视频,第二天午休,我就把张小寒叫到走廊,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把他的头发剪短了,尽管修剪得不整齐,但理好头发后的他显得十分精神,他十分感激地说:“理好发后,感觉舒服多了,老师,谢谢您”。看着孩子那开心、灿烂的笑容,我想这些留守儿童是多么渴望得“爱”呀!特别来自老师关心的“爱”,“爱”让留守儿童获得健康、愉快地成长。
三、平等对待,不给留守儿童贴“坏标签”
对留守儿童,我们不能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只看到他们的短处而见不到长处,这样就挫伤了他们进取的积极性。对待这些学生要从“短”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这些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
例如,我在学生犯错时,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时候,语言里就从来没有“死不悔改”、“不可救药”等挫伤学生自尊心、否定性的言语来给学生贴上否定性“标签”,而是利用肯定性“标签”言语,如:“知错就改是好孩子”“老师相信你”等作正向的引导,激发学生发展其特长,引导学生建立起纠错自信心,促进其健康地成长。
四、搭建平台,引导留守儿童解开的心结。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如:有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留守儿童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留守儿童则有焦虑、抑郁心理。等等诸多,这些不良因素此容易发生心理障碍。为及时了解、排除这些心理障碍,教师应多为留守儿童搭建平台,解开他们的心结。班主任要主动多与留守儿童接触,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选择和辛苦,消除抱怨情绪和被“抛弃”的感觉。作为班主任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冼婉敏:《洞悉学生心理 做好班主任工作》;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