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和减少农村初中校园欺凌行为的新模式

2018-12-20董利超于梅鲁文娜

赢未来 2018年17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农村初中预防

董利超 于梅 鲁文娜

摘要:校园欺凌是一种特殊的攻击行为,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校园欺凌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前,在我国中学校园中,尤其是农村初中校园中,校园欺凌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本文针对农村初中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为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校园欺凌;欺凌行为;预防

初中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学生群体中很容易发生校园欺凌行为。对于被欺凌者、社会来说,校园欺凌行为危害不容忽视,如今校园欺凌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情绪感染理论告诉我们,人会受到他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欺凌行为通常是长期的,长期的欺凌行为容易导致当事方走入极端,欺凌者可能变本加厉,而被欺凌者也可能变成欺凌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或者因此患上心理疾病而选择自杀。因此,探索有效的校园欺凌行为预防措施刻不容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是非辨别尚未成熟的初中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一些充斥与网络的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会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从而催生校园暴力。而且,当前农村初中校园周边的环境不佳,往往会有一些网吧、游戏厅等儿童不宜场所充斥期间,这些场所的经营者无视国家规定向未成年人开放,严重损害了学校的教学环境,对学生造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2.学校因素

教师对初中学生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教师对待欺凌行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将对初中学生的欺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学。有些教师对学生自己的欺凌行为漠不关心,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间接助长了校园欺凌的风气。此外,某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采用讽刺、责骂、甚至体罚的不当教育方式往往也会成为学生之间欺凌行为的导火索。

3.家庭因素

大部分校園欺凌的实施方的家庭环境都充斥着暴力,他们从小就目睹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和对立,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攻击性人格,而生活在长期遭受暴力、贫困的家庭环境中的学生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此外,家庭教育方式也和校园欺凌行为有关,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或漠不关心都可能导致孩子的行为缺乏控制,导致其形成自私自利,任意妄为的性格,从而成为欺凌行为的实施方。

二、预防和减少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的新模式

1.加快强反校园欺凌机制及应对策略的制定

当前,我国在反校园欺凌机制的探索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要距离反校园欺凌机制的真正制定和落实还有一段距离。而当前我国校园中越演越烈的校园欺凌问题,以及让反校园欺凌机制的制定和落实变得刻不容缓。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反校园欺凌方面的先进机制,例如,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建立专门的“反欺凌网络组织”等政府主办的网站和组织,专门为我国的学校提供提供有关校园欺凌的政策和策略等,借鉴美国的做法,在学校开学时,对教师开展校园反欺凌的相关培训,给学生发放反欺凌的宣传手册和读物。使反欺凌机制以及校园欺凌应对策略制度化,这对我国反校园欺凌的研究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加强校园管理,有效预防校园欺凌行为

首先应该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下功夫,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和谐、愉快的校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哪些原本有些行为不端的学生会受到正面的影响,从而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几率。其次,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很多初中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处理学生之间的校园欺凌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校园欺凌专项培训,给学生发放校园欺凌处理手册,定去组织教师参加校园欺凌事件处理讲座,强化教师对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责任意识,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预防、应对学生之间的校园欺凌行为最后,建立高效的校园安全监视报告制度,在校园角落安全24小时监控设备,强化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制定具体的保安值班制度,如校园内部与周边环境监察巡逻,加强与学校周边的派出所、社区、街道的联动,共同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3.转变家长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首先,农村家长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及时转变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行为。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使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港湾。第二,多关心孩子,及时发现欺凌问题。家长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欧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来判断其是否受到欺凌。第三,家长要发挥示范作用,给孩子施加正面影响。让孩子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第四,对孩子进行认知和规则教育,纠正孩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法制观念,使其在面对冲突时能理智应对。第五,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让孩子懂得生命,形成人类特有的情感,即对养育恩情的理解、对友善情谊的学习与应用。通过家长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4.开展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增强学生抗逆力

校园欺凌事件中的被欺凌者的性格往往比较内向、胆小,自卑,缺乏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这和学生先天的 人性格有关,但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户外活动进行有效改善,通过各种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其兴趣爱好,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而对于欺凌者来说,通过从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可以增强其对生命,对他人的感知,培养其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让其学会关爱他人,从而减少其发生欺凌行为的可能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初中校园,尤其是农村初中校园,欺凌行为普遍存在。针对校园欺凌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加快推进反校园欺凌机制的制定和落实,加强校园管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从而促使学生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转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钱亚男.中小学应对校园欺凌的措施[J].科教导刊,2017(19).

[2]祁少玉.中学校园欺凌现象成因探究及预防[J].教育,2016(7):00130-00130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农村初中预防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