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应试功利倾向 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2018-12-20李毅
李毅
摘要:有人借鉴中国传统哲学对人生境界的归类方法,把现在的课堂分为:原始课堂、功利课堂、道德课堂和审美课堂。“原始课堂”是完全要抵制的课堂,它是无目标、不规范、低效能的课堂。“功利课堂”、“道德课堂”和“审美课堂”,则会引起不同人群、不同观点的争议。而“功利课堂”往往又借异化了的“有效教学”理论的装饰和修饰,有广泛的市场。笔者认为:谈化应试功利倾向,回归语文教学本真,追求合乎道德、审美境界的课堂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本真;语文阅读;应试
一、当前语文教学应试功利化表现突出
1、“导学案”“考试化”课堂模式大行其道
教学文章时设置诸多问题,让学生回答原本是现代文阅读考试题型,现在却经常出现在语文课堂的现代文、文言文的教学之中。围绕这篇课文,教师预先设计许多问题,课堂上就是这些问题的问与答,还美其名曰是启发式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竞赛。有的教师为回答正确的学生提供了一些小玩意作为奖品,学生为了获得奖品,事先针对教师的问题去翻阅市面上出售的各种教辅读物寻找答案,耗费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2、周考月考,以考促学。
许多语文老师为了“分数”,不得不加入周考、月考的“大流”中。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大刀阔斧地删枝裁叶后,整理成若干考试要点,让学生复习、记熟,反复强化,目的就是要在各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教师关注的是“这个考不考”、“是否有教的必要”;学生学习关心的是“这个我学了是否会考”“不考的是否可以不学”。
二、淡化应试功利倾向,着眼育人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倡知识,而是予学生以教育”。引导学生不懈追求崇高精神境界,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追求。
每一个时代,无论怎样的体制下,都會涌现出一代教育名师、教育大家。他们不仅关注学生“当下的成绩”,更致力于个性发展、人格塑造。他们以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更需要的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对美好生活的感知能力,是对价值的理性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不为功利执着追求的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担当精神,引导学生不懈追求崇高精神境界,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追求。
三、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的途径
1、课文研读要研究“美点”
课文研读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点列举。如读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你会感到美妙绝伦:首联语势豪迈,总领全诗,高度赞扬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通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写山,写红军对山的征服。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全联用语新奇,境界阔大。颈联写红军对水的征服。“暖”字温馨,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尾联抒发喜悦之情。诗的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2、教学方案设计追求“美化”
阅读教学方案的“美学”境界是简化、优化、美化。可从以下角度创新。如:①从“板块教学思路”的角度创新设计;②从“线索式教学思路”的角度创新;③从“选点式教学思路”的角度创新;④从“主问题引领”的角度创新;⑤从“淡化提问设计”的角度创新;⑥从“课中微型话题”的角度创新;⑦从“课堂实践活动”的角度创新设计;⑧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出“点子”⑨设计无分析过程的“感悟—积累—运用”式教学方案……
3、阅读教学需要“美读”
这里说的“美读”,指在出声的阅读中对课文文本进行欣赏,就是通过或朗读,或吟诵,或记背的活动方式,来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
形式活泼的朗读。可将课文变形式的朗读,如朗读《紫藤萝瀑布》,老师先引入这样一段话——“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是这样流光溢彩、生机勃勃的一树紫藤萝,然后引出对课文第2段的朗读;又引入这样一段话——这里的藤萝花是繁密的,生动的,活泼的,它们那么快乐,那么充满活力,那么富有美,然后引出对课文第6段的朗读,等等。还可设计诗意盎然的朗读方案进行合作式的朗读,如朗读诗歌《纸船—寄母亲》和《秋天》,可设计女领、女合、男领、男合等方式集体合作诵读……
层次细腻的朗读。如朗读《天上的街市》,可层层推进,首先读出诗的节奏、停顿、重音和韵脚,体味诗的音乐美;再展开想像,读出诗中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品析诗的画面美;最后用惊喜、赞美、欢乐、甜美四种略有不同的感情,分别朗读每一节,感受诗的情感美。这三步“美读”,可将这首诗的“三美”体现得十分鲜明。学生沉醉于渗透着知识性与艺术性,充满高雅和情趣的朗读活动中,文章的内容、手法、情感、意蕴等等,还有什么不能领会的呢?
角度精细的朗读。如朗读《口技》,可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提出朗读要求:一读,读得流畅响亮,要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二读,读得字正腔圆,要读出第一段文中的气氛,为全文的朗读定下基调;三读,读得层次分明,重点从理解段落层次的角度朗读第二、三段;四读,读得有情有境,再读第三、四段,要体味文中情境并将其表达出来;五读,读得有急有缓,重点朗读第四段,要先急后缓,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这五步朗读,要求具体,层次明朗,覆盖周全。
四、结语
总之,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的根本在于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显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 程红兵.警惕语文教学的考试化倾向.语文教学通讯2011.6A.
[2] 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耿慧慧.不走出“应试功利泛滥”的泥沼就没有语文德育.思想理论教育.2011.8下.
[4] 柳袁照.构建“语文审美课堂”.人民教育.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