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机遇与困难的思考

2018-12-20郭正君

赢未来 2018年23期
关键词:机遇困难

郭正君

论文摘要: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为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教育部职成司司长王继平在《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中指出“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正视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解决主要矛盾,加快推进现代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从中央层面看,重视程度比较高,但从地方实际情况看,职业教育还存在社会重普教、轻职教现象较为突出;普职发展不协调;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生源质量偏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从中也反映出职业教育在新时期面临一些很实在的困难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困难;机遇

前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为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教育部职成司司长王继平在2017年12月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中指出“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多层多样职业教育的需要同职业教育发展不强不优不活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正视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解决主要矛盾,加快推进现代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从中央层面看,重视程度比较高,但从地方实际情况,重视程度一般,对照要求与目标,我县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面对困难,在新时期十九大会议胜利召开,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之际,找出问题的症结,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职业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我认为目前职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社会重普教、轻职教现象较为突出;普职发展不协调;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生源质量偏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等。结合以上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大力宣传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宣传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过于单一,产生的社会影响较小,加之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仍然存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思维根深蒂固,很多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所以一般简单的宣传方式在群众中很难发挥作用,不易被大家接受。所以我觉得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宣传建议采用政府主动和职普联动两种主体宣传模式。

(一)政府主动宣传。2017年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会见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选手时说,“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弘扬工匠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技能人才可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从这个层面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全社会在宣傳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性。在职业教育宣传上,政府应站在“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的高度,积极引导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开设专题栏目,宣扬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统筹招生宣传。利用职业技能大赛进行宣传,把每年一度的技能大赛办成宣传职业教育的盛会。邀请社会各界前往观摩,现场领略中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职业教育的直观认识,把大赛获奖选手作为宣传典型,营造“学习技能人才,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二)职普联动宣传。让教育主管部门重视起来,出台相应的政策,让主管部门一同将职业教育宣传深入基层,走入义务教育阶段,让初中生及其家长认识到上职业学校是圆大学梦的捷径,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高职、中职生高考等升学途径可以比较轻松上大学,辍学打工是短视行为,联系典型事例、大国工匠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技能改变命运的观念,使他们关注、支持职业教育,进而选择职业教育,降低初中生升学过程中的流失率。同时,组织优秀职校毕业生现身说法,促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的形成。逐渐转变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和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二、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促进普职协调发展

地方政府对政策落实的决心和力度,直接影响普职比大体相当目标的实现。

在高中阶段教育中(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除普通高中,其它四个类型的都属于中等职业教育)普职比大体相当比较难实现。(这个现象是全国性的,资料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0%。最新的数据是,2016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例下滑至40.25%。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规模的日益萎缩,高中阶段教育普职1:1的比例底线已经受到极大挑战。南方还可以,越是发达的地区这个比例越接近。)。从全国范围来看,“普职比”发展不协调体现也很明显:高中气派,占地面积大,班级多班额大,设施设备先进;中职校园不景气,占地面积几十年来一直是原来的小校区,实训设施不足,招生困难,在校学生数量少。按大政策来说职普比应该基本相当,但实际职普比差距很大(就我县而言,初中毕业生2000人多一点,高中招生1400多人,剩余的600多人,市内中等职业学校,周边邻近的陕西四川的许多民办职业院校都在争夺这些仅有的学生资源)。

另外由于当地经济状况的因素,地方政府落实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困难,在落实教育附加费中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无法落实,生均经费不能保障,职业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从内外影响因素来看,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是影响政策执行力度的关键所在。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将促进普职比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动员社会多方力量,拧成一股攻坚合力去落实上级政策,促进普职协调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弥补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地更新教师的知识。技能教师缺乏,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弱,是影响职教发展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提高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学生这一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然而,目前很多职校专业课教师明显不足和老化,在无法补充专业课教师的情况下由教文化课改行过来,实践操作技能不高,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就我们学校而言目前一共是89人,编制是46人,在严重超编的情况下,教师队伍及不合理,第一学历为专业课的25人,最近一次进入的专业课教师是2010年在全市引进人才时招的一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也是最年轻的一位,今年29岁,我们学校平均年龄43岁,这几年没进一个专业课教师,当然政策原因也无法进入,年轻新鲜血液也无法输入。现在我校学生人数最多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是汽修和学前教育,汽修的科班出身的教师仅仅一人还是借调的,学前教育的还能凑合,有两个音乐教师,两个美术老师。在这几年教师招聘中,根本没有给职业学校招专业课教师的指标,在暂时无法补充的情况下,就需要文化课教师转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学校通过上级的专项培训和励教师自主选择专业自学等形式学习专业课,但实际是上级要求培训的都没人参加,又有多少人能去自学第二专业,即使学了,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的节奏,因为专业相对变化比较快,即使学的第二专业能用,但教专业的能力有多强,大家应该清楚。所以这也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吧。

四、加强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缓解生源质量偏低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压力

处于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所以进入职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都存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多多少少都存在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年龄混大了也好出去打工;作为应试教育牺牲品的他们,中考的失败,大部分学生都有厌学情绪,喜欢自由、随便,时间观念淡化,纪律约束和卫生意识比较差;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时常在他们身上发生,逆反心理严重,讨厌老师批评教育。不吸烟就会觉得没面子,不谈恋爱就会被人瞧不起等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现状,给班级管理、学校管理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班主任难当没人当(班主任补贴又低,和普通高中一样,不分班额的大小每月100元),这样一些有问题的学生如不及时加以引导,不但会严重影响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业、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学校和社会都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也就是我们校长所说的,中职教育是一个为家庭解愁、为社会分忧的一个功德教育。

面对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较大,也就更需要我们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正面引导,唤回失落的自信心,激发专业兴趣,憧憬未来职业,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要付出比普通高中教育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干好自己的工作。

五、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各地和职业学校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強和完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为市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企业、行业直接参与学校招生、培养全过程,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 知识技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政府是校企合作的推动者、校企利益的协调者、合作过程的监督者、合作成果的评估者。建议政府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和指导性文件,保障双方合法权益,实现校企之间的订单培养、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共建实训基地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按照“组织推动、自愿合作、互惠双赢”原则,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变企业招工为学校招生,变学校招生为企业招工”局面,解决“企业招工、学校招生”两难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新时期中职教育在扩大宣传、发挥政府主体责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多做努力,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办学模式,才能提高办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使其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主渠道、主力军作用,克服困难,抓住机遇,从而推进我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更好地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王继平.中国职业教育。2017.12.1

[2]李克强:做大国工匠建制造强国.中国政府网。2017.11.24

[3]促进普职协调发展地方政府重任在肩.佛朝晖 中国教育报。2017.11.28

猜你喜欢

机遇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寻找困难的游戏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你看到的是问题,我看到的是机遇
用科技创造机遇
选择困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