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西夏“官造”瓷
2018-12-20李发军
李发军
提起西夏王朝,您是否会觉得有一丝神秘感?而作为西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西夏瓷器,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西夏瓷器有粗细之分。细瓷胎土经多次洗练,胎质细密,胎色呈浅黄、深黄、黄白、灰白、灰黑等,器壁略薄、多数体态轻盈,主要器型有瓶、壶、碗、盘、罐、钩等生活用具及琉璃瓦、板瓦、滴水等建筑用材。粗瓷即胎土未经多次洗练,胎土中含一定量的石英砂、硅石、煤渣等,胎色泛米黄、泛深黄、泛灰白、泛土红、泛灰黑等,器壁或薄或厚,厚薄不等,大件器物多数壁厚,主要器型有瓮、缸、釜、瓶、碗、盘、罐、壶等生活用具及板瓦、滴水等建筑用材。
西夏瓷器釉色主要以黑釉、褐釉、白釉为主,也有少量青釉、紫釉、茶叶末釉、姜黄色釉、窑变釉,其中白瓷质量普遍较高,精品明显多于其他釉色瓷器。近年在宁夏、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出土的西夏瓷器从器型、釉色、纹饰、工艺技法上都比较符合北方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瓷器的特点。
西夏瓷器窑口众多、分布广泛。西夏王朝的疆域范围包括今宁夏全境、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宁夏灵武磁窑堡窑、宁夏灵武回民巷窑、宁夏贺兰山插旗沟窑、宁夏石嘴山窑、宁夏海源天都山窑、甘肃皋兰阿甘镇窑、甘肃平凉华亭窑、甘肃武威塔儿湾窑、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窑、内蒙古准格尔旗窑、内蒙古额济纳旗窑等西夏瓷窑,均不排除既生产官窑瓷器,同时也生产由“三司”定制用于西夏王朝各行政机构、王候将相定制、佛教寺院定制、民间汉人定制等普通瓷器。
从笔者多年来对西夏境内各瓷窑的现场考察,和对马文宽著《宁夏灵武窑》、杭天著《西夏瓷器》的参照,又查阅了大量的北方瓷窑资料,对接触到的大量辽、宋、西夏、金、元瓷器、瓷片的比对研究、分析来看,宁夏灵武磁窑堡窑、甘肃武威塔儿湾窑属于官、民混烧的西夏中心窑场。
西夏官窑瓷器存世量极罕,目前面世的完整器仅发现1件,带“官造”、“官”字铭文字样的残器及瓷片6件(片)。究其原因无非两种,一是由于仅供皇帝、皇后、嫔妃等皇亲国戚使用,所以要求质量高、生产数量少;二是毁于战争。很多器物上的“官”、“官造”字书法风格与北宋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生产的瓶、钵、罐、碗、盘刻划或书写的“官”字如出一辙,由此证明西夏王朝通过战争手段掠夺北宋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窑工的事實存在。而宁夏灵武磁窑堡窑、宁夏灵武回民巷窑、宁夏贺兰山插旗沟窑是生产制作定制瓷器“东平王”、“东平王衙下”、“三司”、“斗斤廉风室”、“x”等铭文字样类似贡瓷瓷器的窑口。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窑、内蒙古准格尔旗窑也是生产制作底部刻划“x”符号类似贡瓷瓷器的窑口。
公元1227年西夏灭亡后,西夏王朝境内的瓷窑不再生产刻划、书写、模印西夏文、汉文铭文字样等款识的定制瓷器了,只生产制作民间广泛使用的无铭文等款识的普通瓷器和符合元朝统治者意志的刻划、书写、模印巴思巴文、梵文、回鹘文、藏文等铭文字样和款识的元代瓷器。而西夏王朝境外的各瓷器窑口生产刻划、书写、模印带有“内府”、“枢府”、“太禧”、“福禄”以及干支铭文字样等款识的元代“官窑”瓷器,成为元朝皇室、贵族等上流社会普遍定制使用的“官窑”瓷器。目前,已面世的元代“官窑”和民窑瓷器中还未出现“官”、“官造”等铭文字样的瓷器。
西夏 褐釉剔刻划牡丹纹经瓶
首都博物馆藏
比一般西夏经瓶要高大,主要用来储酒。小口、唇外卷平直,短颈、斜肩弧腹,腹部以下浙收,足墙较厚,内底旋纹明显。全身施釉但不到底,釉色混浊,胎色米黄、混杂少量煤渣、砾石等颗粒物。器身肩部、下腹部各横刻划两道旋纹,旋纹之间正反两边正中开光处各刻划一朵向上盛开的牡丹纹,活灵活现,左右两边正中刻划多重水波纹。宁夏灵武磁窑堡窑生产制作。
西夏 “斗斤廉风室”铭文黑釉嘟噜瓶
上海博物馆藏
高32.6厘米、口径5 5厘米、腹径24厘米、底径1 0 9厘米。器型圆浑,瓶口由下向上呈外翻蘑菇形小口,束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胎呈灰白色,施黑釉不到底。上腹部弦纹两道,下腹部弦纹两道,上下两组弦纹之间刻划有文字,三竖行共五字,从左至右依次刻划“斗斤廉风室”铭文字样。前两字为汉文草书,应为容量单位;后三字为西夏文,译为“廉风室”,应为定制机构名称。宁夏灵武磁窑堡窑生产制作。
西夏 “东平王衙下”铭文褐釉瓷片
高25厘米、宽27厘米,釉较薄,胎浅米黄色,口部外翻,缩颈。该瓷片是褐釉瓮的口部及上腹部,距口沿约5厘米处,自上而下刻划“东平王衙下”铭文字样。宁夏灵武磁窑堡窑生产制作。(收藏家杭天收藏)
西夏 “三司”铭文茶叶末釉瓷片
高21厘米、宽31厘米。釉褐色微绿,也称茶叶末釉。胎浅米黄色,芒口,口部为斜唇口微外侈,缩颈。距口沿约4厘米处,自上而下刻划“三司”铭文字样,字体风格与“东平王衙下”铭文字样相似,不过线条稍粗。从瓷片造型、胎、釉、工艺等特征判断,为西夏时期制品无疑,宁夏灵武磁窑堡窑生产制作。(收藏家杭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