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2018-12-20巫健
巫 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福建 厦门 361022)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慢性重症乙肝是指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乙肝。有报道称,慢性重症乙肝患者的病情若持续发展,就可能发生肝衰竭,从而可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慢性重症乙肝患者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此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易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如烦躁、焦虑、抑郁等),影响其疗效[1]。因此,对慢性重症乙肝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在本文中,笔者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慢性重症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对此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慢性重症乙肝患者。其中,排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及中途因故退出本研究的患者。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24例患者设为对比组,将其中接受人性化护理的24例患者设为研讨组。在对比组患者中,有男13例(占54.17%),女11例(占45.83%);其年龄为38~76岁,平均年龄为(58.67±3.74)岁;其乙肝的病程为3~15年,平均病程为(8.31±1.47)年。在研讨组患者中,有男14例(占58.33%),女10例(占41.67%);其年龄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59.17±3.86)岁;其乙肝的病程为4~16年,平均病程为(9.16±1.5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方法是: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为其补液,维持其体内的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防止其发生脑水肿与腹水,维持其体内的正氮平衡,为其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及维生素K,同时对其进行保肝、抗感染等治疗。在此期间,对研讨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方法是:1)对护士进行培训。对本科室的护士进行人性化护理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人性化护理的内涵、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改进措施等。同时,加强对护士进行礼仪、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亲和力与沟通能力。2)制定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每位患者制定一份人性化护理方案。在护理方案中除了应包括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外,还应包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措施及评价与改进护理方案的方法等。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以其病情需求、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等为依据,为其提供优质、舒适、科学及人性化的的护理服务。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定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需求,然后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每天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其心理压力。在与患者交流时,尽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另外,指导患者进行冥想训练及肌肉放松训练等,以缓解其紧张的情绪。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详细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根据其年龄、心态、文化程度与接受能力等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宣教方案。对于年纪较大或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重症慢性乙肝的相关知识,规范其遵医嘱行为,提高其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5)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每天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打扫和消毒,告知其个人用品(如毛巾、牙刷、剃须刀等)需专人专用,且用过后要及时消毒。嘱患者穿着柔软、宽松的衣物,以减轻衣物与其皮肤的磨擦,进而减轻其搔痒感。告知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进行体力活动。6)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多吃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鱼汤、肉汤、鸡汤等。告知患者要严格控制盐分、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进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和油腻的食物。对于发生肝性脑病的患者,应严格控制其蛋白质的摄入量。对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让其禁食3 d左右,在此期间需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肠外营养支持。对对比组患者进行环境护理、用药指导及饮食干预等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进行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态,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心态越差。在两组患者出院前,采用自制的调查量表(满分为100分)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此调查表共发放48份,回收48份,回收率为100%。由两名护士对调查表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
接受护理后,研讨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分,±s)
表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SDS SAS SDS SAS对比组 24 58.36±5.31 63.47±6.01 48.39±5.64 46.78±5.65研讨组 24 58.40±5.28 63.50±6.00 30.36±4.98 29.67±4.31 t值 0.02 0.02 11.74 11.80 P值 0.96 0.97 0.00 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分
研讨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平均评分分别为(87.36±5.01)分与(73.26±4.98)分,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分(分,±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度对比组 24 73.26±4.98研讨组 24 87.36±5.01 t值 9.78 P值 0.00
3 讨论
慢性重症乙肝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此病具有病情危重、并发症多、预后差及致死率高等特点。临床研究表明,若乙肝患者存在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过量饮酒、应用肝损害药物及发生细菌感染等情况,其病情就可发展为重症乙肝。现阶段,临床上对慢性重症乙肝患者主要是进行保肝、抗感染、补液、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临床研究表明,治疗与护理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对慢性重症乙肝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充分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从而提高其身心的舒适度,促进其病情康复[2]。在对慢性重症乙肝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护士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责任感,根据患者的需求为其提供优质、科学、高效的护理服务[3]。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慢性重症乙肝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