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尽情地读自己喜爱的书
2018-12-20王祥连
王祥连
人人都知道,让孩子多读书是一件大好事,读书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实,大多数孩子 (甚至所有孩子),没有不喜欢读书的,如果有他喜欢读的书,并且有足够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的话。
时间保证是前提。如果孩子课业负担过重,连一点玩耍的时间都没有,那么读书就是天方夜谭,即使孩子内心想读书、爱读书,没有时间保证,推进课外阅读也只是空中楼阁。
因此,我以为,推进课外阅读重点不在老师与家长对孩子的具体指导,而是尊重与陪伴。尊重孩子读书的兴趣与阅读取向,给他时间,还他自由,减少束缚与限制,给他自由选择、尽情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的足够的时空。倘若,再能给孩子一些实实在在的阅读的陪伴与指引,那就是莫大的支持与无量的功德了!
给他时间,让他选择,陪他阅读,这是我所认为的推进孩子读书进程的最重要的三点。
给他时间
孩子静静地读书是需要时间的,但孩子专注地读完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所以,给他时间——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让孩子能有自己自由地尽情地安静地阅读的时空与氛围。
如果有这样的质与量的时间保证的话,孩子阅读的速度是惊人的。好几次,我带儿子到图书馆借书回来,儿子进门后就趴在沙发上看起来,有时连鞋都忘记换。也不过几个小时,一本书就读完了!
好几次,我都怀疑他的阅读质量。于是,翻开书,随机提几个问题,他往往对答如流,准确无误。
这就是孩子的阅读!而作为成人的我是真的做不到的——读一本书要花好多天,甚至放置几个月,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给孩子时间读书,有时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勇气与抉择。不知有多少次,儿子放学一回家,不是先做家庭作业,而是忍不住捧起他精心挑选或借来的书坐在沙发上忘我地读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我好几次打断他,提醒他该做作业了。有时孩子无奈地 “哦”一声,然后很不情愿地去写作业。有时,他恳求我: “爸爸,让我把这几页看完吧!”每逢这时,我都不由自主地答应他: “好的!你快一点!”
其实,我们的学生不也是这样吗?中午在食堂用过餐,很多爱读书的孩子捧着自己心爱的书坐在教室津津有味地读着。可是,中午这点时间往往很快就不属于他们了——各科老师占用,忙着讲作业、分析练习题之类……有几次,我去班上找东西,都发现:尽管有科任老师们抢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进行辅导——正在高声讲课,订正作业,或对照投影分析试卷等等,我还是常常看到有的孩子 “身在曹营心在汉”——偷偷地把书放在课桌抽屉边上,或用课本挡着课外书,埋头独自沉浸在书中世界!我从他身边走过,他往往浑然不觉……每逢这时,我都装作没看见,不忍打扰他们。
让他选择
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阅读取向有很大的差别——性别、性格、志趣、知识背景、年段阶段等诸多因素,导致每个孩子所喜爱的书都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家长与老师不能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取代孩子的阅读取向。
读自己喜爱的书,是一种享受;勉强孩子,让他们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痛苦与煎熬。孩子读书的差异太常见了!有的孩子喜欢读文学书,有的孩子对历史书却如痴如醉;有的孩子酷爱军事书,有的孩子却对自然科学类 (如 《十万个为什么》)爱不释手;即使同是文学作品,有的孩子爱读寓言,有的酷爱童话,有的喜爱小说……
儿子现在读三年级,我推荐《鲁滨孙漂流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八十天环游地球》 《绿山墙的安妮》等,他不屑一顾。而他对《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读了5遍)《列那狐的故事》 (读了 4遍)《森林报》 (一套四本,读了3遍)《爱迪生》 (读了7遍) 《伊索寓言》 (读了8遍)等书却兴味盎然、乐此不疲。
有一天,我在整理儿子散置于沙发上的七、八本书。他对我说:“爸爸,这本书特别好看!我从二年级开始看这本书,现在已经看了5遍了。我还想看,你就放在这儿吧!”
我一看,发现是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本书。便问他: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读这本书呢?”
他说: “因为这本书很有趣,很好玩!我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
我一怔,心中一动: “哦,你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收获?”
他随口答道: “第一次读,我觉得那三个坏蛋很笨,因为他们三个人的智商都比不过一个狐狸爸爸!俗话说: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他们三个来说,真不合适!”
“那,第二次读呢?”我急着问。
“第二次读,我觉得狐狸爸爸太聪明了,而且很勇敢,智勇双全!”
“第三次读,我觉得狐狸爸爸很伟大,很爱自己的宝宝和妻子!为了给孩子和妻子找食物,他的尾巴都被三个坏蛋用枪射断了!”
“第四次读,我觉得每个爸爸都很伟大,都爱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第五次读,我懂得一个道理:生命只有一次,爸爸和妈妈的责任就是养育后代,保护孩子。孩子就要孝顺爸爸和妈妈!”
“那你为什么之后还要读这本书呢?”我接着问。
“因为,下一次,我想边读边画,把他们画在纸上玩,看看会不会发生书上没有的事情……”
这就是我与读三年级的儿子之间的一段真实谈话。想不到,小小年纪的他,读了5遍自己喜爱的书,会有这么多这么深的感悟。他能感悟到 “每个爸爸都很伟大,都爱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生命只有一次,爸爸和妈妈的责任就是养育后代,保护孩子。孩子就要孝顺爸爸和妈妈!”我觉得孩子在对这本书的阅读中长大了:开始理解爸爸妈妈的责任,也知道了怎么做一个更好的孩子;同时,我也更深地感悟到,孩子就是孩子,孩子的阅读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我们往往根本想不到,比如 “这一次,我想边读边画,把他们画在纸上玩,看看会不会发生书上没有的事情……”
陪他阅读
我觉得陪伴孩子阅读很重要,很简单,也很享受。我所说的陪伴阅读更多的只是 “陪伴”而已,而非指手画脚地指导孩子,也未必一定要陪孩子一同读某本书。
我所说的陪伴阅读就是关注过程。孩子读书时,陪在他旁边。当然,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事。比如,我的孩子读书时,我通常打开电脑写点东西,或在他旁边看我喜欢的文章或书籍……我陪在他身边,不认识的字,孩子问我,我就及时解答一下,让孩子继续专心地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孩子读着读着,躺下来了,或趴下来了,我就小声地提醒一下孩子注意调整读书姿势,或注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时间看太久了,让孩子暂时放下书本,看看窗外;孩子读着读着,进入文字的情境之中,有时开怀大笑,有时自言自语,甚至手舞足蹈,我可以心中窃喜,佯装不知,亦可陪他分享交流此中的乐趣……
陪他阅读,就是要及时分享孩子阅读的收获:孩子读懂的内容,有自己真切的感受、体验的内容,让他及时地倾吐,你认真倾听,与他分享,从而促进孩子加深体验,促进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与成就感。如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孩子因你的陪伴更爱阅读,更能享受阅读的快乐。
陪他阅读,就是要及时帮助孩子越过阅读的障碍:孩子读不懂的地方,阅读中的困惑之处,就是孩子阅读进程中的障碍,如不能及时解决,就会抑制孩子阅读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而一旦你及时帮助指引他克服与战胜这些困惑,孩子就像翻越了书中的一座 “山”似的,有着莫大的快感与成就感,并能积极地乐此不疲地继续他的阅读进程。
给他时间,让他选择,陪他阅读,让孩子尽情地读自己喜爱的书,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