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空间分布、地区差异与建设路径

2018-12-20王颂吉

中国软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支点城市群经济带

王颂吉,李 昂,刘 俊

(1.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2.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乔治.沃伦.布朗学院,美国密苏里州 圣路易斯市 MO 63130; 3.西北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一、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联通亚欧非大陆的新型国际合作平台,在广袤的地域范围内开展互联互通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沿线中心城市的空间支撑作用。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受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1]。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如果把丝绸之路经济带看作一个经济合作“网络”,那么经济走廊就是结网的一条条“线”,而沿线中心城市则是连线结网的“支点”。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点编织城市网络,对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辐射带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可以通过集聚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学术界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开展了广泛研究,提出了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发展轴理论等经典模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学进一步论证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分散问题,提升了学术界对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认识水平。2016年10月,“联合国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审议通过的《新城市议程》提到:“城市联通着地区、国家,甚至连接着全球网络”,是“更平衡的地域开发的枢纽”[注]转引自屠启宇.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7):丝路城市走廊——构筑“一带一路”战略主通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由此可见城市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一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通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心城市建设,并且把沿线中心城市通过现代交通网络连接起来,可以有效发挥沿线中心城市的增长极和发展轴效应,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心城市称为“支点城市”。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的相关研究来看,屠启宇(2016)提出了“丝路城市”的概念,认为丝路城市网络可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学术界目前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段,尤其是国内西北段,相关研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支点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产业发展水平等问题,对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支点城市、加强国内段支点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合作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3-4]。尽管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区域的支点城市分布状况有所讨论,但相关研究还很不充分。我们认为,选取并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是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基础性工作,这也是本项研究的价值之所在。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的空间分布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的选择依据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空间支撑,支点城市对所在区域发挥着“内聚”和“外联”作用。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是所在区域的要素集聚“中心地”或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又是所在区域对外经贸联系的“门户”或“窗口”,在域外要素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支点城市的选择上,我们主要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具有高度集聚能力和高度外联功能的世界级中心城市。除此之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还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的一些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尽管未入围世界级中心城市,但在区域经济要素集聚和对外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我们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的界定以及学术界研究现状,为保证支点城市选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我们主要依据英国拉夫堡大学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简称GaWC)研究组织(Research Network)公布的2016年世界城市名单。英国拉夫堡大学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组织侧重于评价城市发展水平,尤其是评价城市之间的对外联系强度,该组织定期推出世界城市名单,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英国拉夫堡大学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组织把世界城市分为五个总等级,分别是α、β、γ、High Sufficiency(HS)、Sufficiency(S)。其中,α等级又细分为α++、α+、α、α-;β等级细分为β+、β、β-;γ等级细分为γ+、γ、γ-;HS和S并未进一步细分。根据英国拉夫堡大学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组织公布的2016年世界城市名单,中国大陆有26个世界城市,中国港澳台地区有5个世界城市。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条线路”

根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7年5月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三条线路”:一是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可称为“北线”;二是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可称为“中线”;三是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可称为“南线”[5]。从空间分布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蒙俄、中亚、西亚、南亚、东欧、中欧、北欧、西欧、南欧、北非、中南半岛等地区,其中北线涉及的主要地区包括中国东北、西北、蒙俄、中亚、东欧、中欧、北欧、西欧;中线涉及中国西北、中亚、西亚、北非、南欧;南线涉及中国西南、中南半岛和南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地区涵盖的国家如表1所示。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三线”上的支点城市分布

1.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支点城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从中国西北、东北出发,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北线的东段是中国东北、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该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涌现出了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乌鲁木齐等世界城市,以及呼和浩特等区域性中心城市(见表2)。以这些支点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

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中段的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地域辽阔,三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共有2138.97万平方公里,占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地域总面积的73.46%;与广袤疆土相异的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的人口及GDP总量却相对较小,分别仅占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区域的22.28%和8.72%。受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三国境内的世界城市数量很少。蒙古国境内的唯一世界城市是其首都乌兰巴托,世界城市级别较低;俄罗斯境内的两个世界城市是地处欧洲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哈萨克斯坦没有城市入围世界城市。

表1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及国家分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表2 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的支点城市

资料来源:各国的人口和GDP为2016年数据(其中,列支敦士登的GDP数据为2014年,摩纳哥的GDP数据为2011年),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各国的国土面积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附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2-334页);中国各省份数据来自相关省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俄罗斯之外的东欧国家地域面积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基辅、塔林、里加、维尔纽斯、明斯克等5个世界城市。从东欧向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西段的中欧、北欧、西欧经济高度发达,拥有相当数量的世界城市,形成了三大城市群:一是以巴黎为核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世界城市;二是以伦敦为核心的英格兰城市群,包括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世界城市;三是无核心城市的环阿尔卑斯山城市群,包括慕尼黑、维也纳、苏黎世、日内瓦、里昂等世界城市。以三大城市群为主体,组成了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和高密度人口聚居区。中欧、西欧、北欧的人口占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总人口的48.20%,GDP占82.45%,是整个北线的经济集聚高地。

2.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支点城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从中国西北出发,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线的中国境内区域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五省(自治区),从表3可以看出,这一区域有西安和乌鲁木齐两个世界城市,以及兰州、西宁、银川3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这些支点城市为核心,形成了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和西宁为核心的兰西城市群,以银川为核心的宁夏沿黄城市群,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天山北坡城市群。

中亚与中国毗邻,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化、城镇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哈萨克斯坦在这一区域中经济规模最大,占中亚五国GDP总量的53.34%。中亚仅有的两个世界城市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世界城市数量少、等级较低,说明该区域对外经济关联度低,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不高。

西亚与北非地区的国家数量众多,该区域一方面由于种族、宗教等原因,冲突战乱频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形成了一些零散的经济中心。其中,阿拉伯半岛形成了以迪拜、利雅得为主的阿拉伯半岛经济圈;地中海沿岸形成了以伊斯坦布尔、安卡拉为核心的西亚经济圈;北非形成了以开罗为主的苏伊士运河经济圈。从西亚和北非的世界城市数量分布来看,除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各自拥有多个世界城市之外,其余国家的世界城市数量介于零到两个之间。

地中海南岸的南欧经济较为发达,该区域拥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发达国家,形成了以米兰、罗马、马德里、巴塞罗那、里斯本等城市为主的环阿尔卑斯山经济圈,汇聚了数量较多的世界城市。该区域的巴尔干半岛拥有较多世界城市,但经济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

3.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线”支点城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线是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涉及的主要区域包括中国西南地区、中南半岛和南亚,沿线都是发展中国家,具备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广阔的经济合作空间。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线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形成了立体多元的经贸通道。

中国西南地区与中南半岛山水相连。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6个省级行政单位,拥有成都、重庆、南宁和昆明等4个世界城市,以及贵阳和拉萨两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见表4)。中国西南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同中南半岛各国经贸合作密切,形成了以成都和重庆为双中心的成渝城市群、以南宁为核心的北部湾城市群、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城市群。

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该区域拥有吉隆坡、曼谷、胡志明市、河内、仰光、金边、新山等世界城市组成的中南半岛支点城市群,其中更以吉隆坡、曼谷为中心形成了区域经济增长极。近年来,包括泛亚铁路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把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对于实现中国与东盟两大经济体协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南亚次大陆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数量众多,尤以印度为最。印度2016年人口13.24亿,占南亚总人口77.43%;GDP为22640亿美元,占南亚GDP总量的81.08%;国土面积328.73万平方公里,占南亚总面积74.35%。印度境内有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等12个世界城市,巴基斯坦拥有卡拉奇、伊斯兰堡和拉合尔3个世界城市,孟加拉国拥有的世界城市是达卡。总体而言,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大都处于上升期,能够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支点城市数量将不断增加。

表3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的支点城市

资料来源:各国的人口和GDP为2016年数据(其中,伊朗的GDP数据为2015年,叙利亚的GDP数据为2007年,利比亚的GDP数据为2011年,圣马力诺的GDP数据为2008年,安道尔的GDP数据为2013年),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国土面积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附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2-334页);中国各省份数据来自相关省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4 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线”支点城市

资料来源:各国人口和GDP为2016年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国土面积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附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2-334页);中国各省份数据来自相关省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分布的地区差异

(一)三条线路的支点城市数量差异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三线”上的支点城市数量分布来看(见表5),北线的支点城市数量比中线多13个,世界城市数量比中线多23个;两条线路辐射的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相差不大,但北线的GDP规模接近中线的两倍,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的经济更为发达。从以上对比可以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支点城市数量分布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我们进一步对北线和中线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涉及中国东北、西北、蒙俄、中亚、东欧、中欧、北欧、西欧等地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中国东北、西北经济发展较快,中亚、蒙俄经济发展潜力较大,欧洲大多数国家经济发达,其中德国、英国、法国是GDP排名世界前列的发达国家,这就增大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的GDP规模。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涉及中国西北、中亚、西亚、北非、南欧等地区,除了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少数国家经济发达,以及西亚的以色列和少数石油富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等)之外,其他国家大都处于发展中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仍任重道远,因此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由此可见,欠发达地区要增加支点城市数量,必须加快本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

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线的支点城市数量较少,不到北线和中线的一半。从其他指标的对比来看,南线人口规模是北线的三倍、中线的两倍以上,但地域面积仅相当于北线的三分之一、中线的一半,GDP规模也大致相当于北线的三分之一、中线的一半。这说明南线人口密度很高,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线涉及的主要区域是中国西南、中南半岛和南亚,这些地区人口稠密,但工业化和城镇化仍远未完成,从而限制了支点城市的发展。

表5 丝绸之路经济带“三线”上的支点城市分布数量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条线路都涉及多个地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城镇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单纯从线路层面考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点城市分布很难看出实质差别。基于此,我们具体到地区层面,进一步考察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不同地区的支点城市分布状况。

(二)不同地区的支点城市数量差异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地区的支点城市数量来看(见图1和表6),西欧、中国、中欧、南欧、西亚地区的支点城市数量介于29-33个之间,这些地区的世界城市数量也都超过25个;南亚地区的支点城市数量达到18个,世界城市数量为16个;中南半岛、北欧、北非、东欧、中亚、蒙俄等地区的支点城市和世界城市数量较少,都不到10个。

图1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地区的支点城市数量

地区地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亿人)GDP(十亿美元)支点城市数量(个)世界城市数量(个)中国959.8113.7911000.203226蒙俄1866.481.471294.1633中亚400.290.71250.5662西亚709.633.733357.192926南亚442.1617.12792.461816东欧98.630.61234.2655北欧115.540.261424.588西欧94.001.676681.33333中欧101.631.645396.253131南欧171.071.853925.452928北非575.291.89670.5964中南半岛226.852.681009.1798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其中中国的数据仅包括中国大陆地区。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地区的支点城市数量同该地区的地域面积、人口规模有一定关系,但对支点城市数量影响最大的变量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讲,贸易便利化水平是表征一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对于一国内部的支点城市加强对外经济联系发挥着重要影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贸易便利化报告2016》,为我们分析贸易便利化同支点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材料。《全球贸易便利化报告2016》对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评价从五个维度展开,分别是市场准入、关境管理透明度和效率、运输服务可用性和质量、信息技术便利化、贸易环境规制,贸易便利化水平,这五个评价维度,实际上反映了一国的基础设施状况和营商软环境。我们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地区分别选取代表性国家,分析代表性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与支点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发现(见表7),除了经济和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国、印度以及规模较小的瑞典之外,代表性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同它的支点城市数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西欧(英国)、中欧(德国)、南欧(西班牙)的贸易便利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和营商软环境优越,代表性国家的支点城市数量也普遍比较多;蒙俄(俄罗斯)、中亚(哈萨克斯坦)、东欧(乌克兰)、西亚(沙特阿拉伯)、北非(埃及)、中南半岛(越南)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营商软环境较差,代表性国家的支点城市数量也普遍比较少;中国、印度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大,目前的支点城市数量较多,但如果能够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将会对增加支点城市数量产生积极影响。这启示我们,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加快支点城市建设,必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营商软环境,通过贸易便利化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这对于支点城市加强对外经济联系具有积极意义。

(三)不同地区的支点城市密度差异

鉴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地区的地域面积、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各不相同(见表6),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地区的支点城市数量,为了更准确地比较各地区的支点城市分布状况,我们进一步从空间集聚和人口集聚两个层面来考察各地区的支点城市密度。表8、图2展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地区每十万平方公里拥有的支点城市(世界城市)数量,表8和图3展示了各地区每千万人口拥有的支点城市(世界城市)数量。

表7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代表性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与支点城市数量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贸易便利化报告2016》。

表8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地区的支点城市密度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从各地区的空间集聚来看(见表8和图2),西欧、中欧的空间集聚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每十万平方公里的支点城市数量超过3个;南欧的空间集聚水平较高,每十万平方公里的支点城市数量接近1.7个;北欧、东欧的空间集聚水平居中,每十万平方公里的支点城市数量介于0.5-0.7个之间;中国、西亚、南亚、中南半岛的空间集聚水平较低,每十万平方公里的支点城市数量为0.4个左右;中亚、北非、蒙俄的空间集聚水平很低,每十万平方公里的支点城市数量少于0.15个,这跟三个地区地广人稀有很大关系。

图2 各地区每十万平方公里拥有的支点城市数量

从各地区的人口集聚来看(见表8和图3),北欧的人口集聚水平最高,每千万人口的支点城市数量超过3个;西欧、中欧、南欧的人口集聚水平较高,每千万人口的支点城市数量介于1.5-2个之间;中亚、东欧、西亚的人口集聚水平较低,每千万人口的支点城市数量介于0.7-0.9个之间;中国、中南半岛、北非、蒙俄、南亚的人口集聚水平很低,每千万人口的支点城市数量少于0.4个,说明这些地区应加快人口向城镇集聚,并提高城镇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图3 各地区每千万人口拥有的支点城市数量

综上可知,北欧、西欧、中欧、南欧的支点城市密度很高,同欧洲高度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城市化有着很大关系,这些地区对外经济联系广泛,每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每千万人口中拥有数量可观的支点城市,可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的空间支撑;东欧的支点城市密度较高,但与欧洲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距,说明东欧地区的城镇化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中国、西亚、北非、南亚、中亚、中南半岛、蒙俄等地区的支点城市密度较低,支点城市和世界城市分布较为分散,在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较为乏力,因此需要加快这些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并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联系。总体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地区的支点城市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应在加强各地区支点城市建设的基础上,促进支点城市之间深化分工合作,从而引领各地区在互联互通过程中实现协同发展。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的建设路径

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支点城市之间的联动可以串联起城市发展轴,多条城市发展轴之间的互动可以结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网络,从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各领域全方位合作提供有力的空间支撑。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一些地区的支点城市密度较低,支点城市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关系,为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推进,必须进一步加强支点城市建设。从世界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我们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的建设思路如下:一是充分发挥支点城市的经济增长极效应,以支点城市为核心培育城市群,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遍地开花”;二是加强临近支点城市之间的设施联通、产业分工和经贸往来,以临近支点城市为载体培育合作紧密、竞争有序的城市发展轴,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串联”形成多条城市发展走廊;三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城市群)合作网络,推动支点城市之间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经济合作平台。基于此,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建设的具体路径。

第一,明确各支点城市的定位,做大做强支点城市。中国、西亚、北非、南亚、中亚、中南半岛、蒙俄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支点城市密度较低,在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较为乏力,因此需要加快这些地区的支点城市建设。由于各支点城市在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地理区位、交通设施、政策法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不可能追求统一的发展模式,各支点城市应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明确功能定位,从产业集聚和城市群发展两个方面做大做强支点城市。一方面,支点城市应加快优势产业集聚,提升城市产业发展水平。20世纪中期以来,国际产业分工经历了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的演进历程,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各主要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发达国家为龙头、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全球价值链。在此背景下,支点城市只有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才能不断增强城市产业竞争力。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崛起,可以为中国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其他国家的支点城市加快产业发展提供借鉴。近年来,重庆按照“全链条、集群化”发展的思路,积极承接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转移,迅速崛起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0-2016年,重庆市的电子制造业产值从978亿元增至5000亿元,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40%[注]数据来源于吴陆牧.重庆:西部崛起世界级电子制造高地[N].经济日报,2017-02-23.,汇聚起世界领先的电子产品制造能力。重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实践,启示支点城市应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加快产业集聚,逐步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支点城市同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应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关系,提升城市群竞争力。支点城市集聚效应的发挥,有赖于同周边城镇加强功能分工及优势互补,构建以支点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网络体系。一般而言,城市群内部的核心支点城市具有高新技术、高端服务和资金密集的优势,周边城镇及乡村则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要素资源,支点城市同周边城镇及乡村实现功能互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群系统的网络外部性,促进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6]。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很多区域地广人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推进,有赖于这些区域加快形成以支点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网络,促进支点城市同周边中小城市、小城镇、乡村协调发展,带动区域发展水平的提升。

第二,临近支点城市之间加强分工合作,引领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发展轴理论认为,随着经济增长极(支点城市)数量的增多,临近的增长极之间可以通过交通线相互连接起来,这样两个增长极之间以交通线为主轴能够形成一条产业发展带。在发展轴理论视角下,临近支点城市之间应重点从设施联通、产业联动两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加快实现临近支点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之间构建城市“发展轴”的基础,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优先发展方向。临近的支点城市之间通过开展公路、铁路、航空、能源、电力、通信网络等在内的基础设施联通,促进运输便利化和标准一体化,可以有效降低支点城市之间的交易成本,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联动发展提供硬件支撑。例如,近年来中国以泛亚铁路网、亚洲公路网、陆港网、互联网等为纽带加强同东盟之间的互联互通,积极构建南宁—曼谷、昆明—曼谷城市发展轴,为推进这一区域的经贸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以价值链为纽带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加强产业分工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之间构建城市“发展轴”的关键。在产品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应依托各自的城市群,以价值链为纽带加强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分工合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支点和产业载体。例如,我们设想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的国内段支点城市之间,可以借助高水平的立体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同东中部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积极构建以长三角城市群为“龙头”,以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枢纽”,以兰西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价值链[7],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和联动发展水平,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构建支点城市合作网络,促进支点城市之间的全方位交流。在加强支点城市建设、构建支点城市发展轴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网络,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大范围内的支点城市合作。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之间以互相结为友好城市和构建城市合作平台为主要方式,广泛开展城市外交。跨国城市之间互相结为友好城市(伙伴城市、姐妹城市),是开展城市外交、加强城市合作的重要途径[8],对于促进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中国自1973年开展友好城市活动以来,截至2018年1月已同国外1627个城市建立了2518对友好城市(省州)关系[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网站,http://www.cifca.org.cn/Web/YouChengTongJi.aspx。,有力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国内支点城市应依据自身定位和发展基础,积极加强同国外支点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关系,并且拓展友好城市之间的贸易和产业合作内容。除此之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之间还应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机制,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合作平台。例如,乌鲁木齐市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外事办公室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论坛,旨在促进沿线城市的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等多主体之间的合作,目前已有国内外城市会员79个,涉及亚欧20个国家[注]数据来源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网站,http://srmf.urumqi.gov.cn/2016n/gxld/275509.htm。。乌鲁木齐的城市外交实践,对于其他支点城市具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在开展城市外交的基础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之间应开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产能合作和人文交流等全方位合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合作、大发展、大繁荣。其一,支点城市政府之间应广泛开展合作对话,加强政策沟通,制定合作发展规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合作进行顶层设计;其二,支点城市之间应加强国际公路、铁路、航空、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设施联通;其三,支点城市之间应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其四,支点城市之间应共享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合作,共同建立高科技国际联合研发中心[9],围绕高新技术开展跨国联合攻关,提升创新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能力;其五,支点城市之间应加强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互相借鉴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猜你喜欢

支点城市群经济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周文胜:在管理中反思悟道,找到成功的喜悦和支点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