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传说及药膳
2018-12-20赵有贵
文/赵有贵
中医当归的得名有三种传说,仅汉朝和三国就有两则。
一是《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载,太史慈事东吴,曹操听闻他有才能,要他弃吴北归事魏。便寄太史慈一封信。里面放入一些当归,就这样竟把当归作为文字使用了。
二是《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言,姜维公私分明,建兴六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魏国天水郡太守马遵怀疑姜维有异心,对姜维不友善,姜维就毅然投奔诸葛亮。
魏国的谋臣所知姜维是“凉州上士”,是个难得的人才,千方百计要争取他“回归”。因知姜维是大孝子,他们把姜的母亲接到洛阳,诱逼她写书信传给姜维,要他来探望母亲,并在信里附上当归,其意是要姜维回归魏国。姜维见信明白其中之意,反复思量,认为蜀国是汉室正统,而诸葛亮十分贤明,又很器重自己,最后,认定“统一中原时,即是母子团圆日。”到那时候再辞官归里侍奉老母。忠孝双全有日,于是他在回给母亲的信中,附上一些药材述说志向,便写上“良田百倾,不在一亩(母);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知子莫母,姜母接到儿子书信,非常谅解他说:“儿有远志,母无他求。”
魏国后来还多次要姜母写信劝子弃蜀投魏,都被姜母坚拒,姜维死后,蜀人对他十分敬仰,在他屯军多年的剑阁建立一座姜维庙,又称姜公祠。春秋都有祭祀,祠内有联云:“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当归应用广泛,临床许多厨房中多使用当归,在25种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里,它位居八位,故有“十方九当归”和“药王”之美称。特别是治疗妇科疾患更是功效卓著,素有妇科“圣药”和“血家百病此药通”之说。《本草纲目》考证说:“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妇人要药,有鬼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主产于甘肃、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地,其中川归、秦归属上乘之品。当归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当归,性湿、味甘辛,具有补血、调经、润肠、祛瘀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血虚或血瘀,闭经腹痛、崩漏带下、目眩头痛、血虚肠燥、大便干结、跌打损伤及痈疽疮疡之症。《本草汇编》:“当归治头痛,宜用之。诸病虚冷者,阳无所附也,宜用之。
当归补血,自古用之,补血膳食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起源于汉代医生张仲景,并流传至今,在民间,有用当归配五香调料一同炖煮整个猪腰,无需刮洗,味香可口而无异味。
下面介绍几款当归药膳的应用及制作,仅供参考。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生姜30克,当归15克,羊肉300克,绍酒、葱、盐等各适量。
制法:把羊肉洗净,切成块,当归洗净切片;生姜洗净切片;锅上火,放入羊肉、生姜、当归、绍酒、葱、盐,加水2000毫升,武火烧沸,文火炖煮1小时即成。1日1次,食肉喝汤。
功效:祛寒宣痹、滋补气血。本方为张仲景创建,是一古老食疗方,张氏在为体弱患者治病时,先使用生姜、当归温胃补血,虽长时期服用,但病情无好转。之后他用甘、温而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羊肉与生姜、当归同烹,患者服后,病愈体壮。后来张氏总结说,草木不及,必须用血肉有情之品(羊肉),本药膳对血虚寒闭型冠心痛有较好疗效,亦对正常人心脏有补益作用。
归芪蒸鸡
原料:当归20克,炙黄芪100克,嫩母鸡150克,料酒20克,胡椒粉2克,姜、葱各5克。
制法:1.母鸡去杂洗净,用沸水焯去血水,捞在凉水冲净,当归洗净,视其大小切几刀,姜切片,葱切段。2.将当归、黄芪放入鸡腹,再一起放入罐子内,腹部向上摆上葱姜,注入适量清水,加入盐、胡椒粉,用绵纸封口,上笼蒸约2小时至鸡熟烂。3.揭去绵纸,拣去葱姜,用鸡精调味即成。
功效:调经活血,补气升阳,适用气血虚弱者及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与产后虚赢妇女食用。
归参炒花枝
原料:当归、红花各6克,党参9克,花菜100克,花枝(鲜墨鱼)200克,绍酒,葱、姜、盐、素油各适量。
制法:1.红花洗净、党参、当归切片,放蒸碗内,加清汤20毫升蒸熟,花枝洗净,姜切片,葱切段,花菜撕小朵。2.锅上火放油,烧至六成熟时,用葱姜爆锅,随机下入花枝,花菜、红花、党参、当归片和原汤药汁,翻炒至熟,加盐调味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补气益血,适用于气血瘀滞型心脏病及妇女肾阴虚引起的崩漏带下等症。
当归米饭
原料:大米1000克,猪肉200克,当归15克,洋葱50克,土豆50克,胡萝卜50克,精盐3克,胡椒粉1克,鸡精2克。
制法:将当归加水煎取汁液50毫升,连渣保留备用,猪肉炒熟,放入洋葱片,土豆丝,胡萝卜片及调味品,翻炒几下后,连渣倒入当归汁,与大米煮熟后即可食用。
功效:本品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的功效,适宜于血虚体弱、贫血、面色皴白、月经稀少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