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快速货运通道规划

2018-12-20吴青松

铁道勘察 2018年6期
关键词:快运高速铁路货运

吴青松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铁路快速货运(以下简称“铁路快运”)是我国铁路为适应速运业快速发展需要而开发的速度、时效高于普通货物的运输产品,主要面向全社会快递、电子商务、邮政等企业,社会消费品生产、流通、销售企业以及其他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运输品类,为其提供以干线运输为主的快捷运输服务[1]。根据国家物流业、快递业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及铁路货运改革发展的有关规定,编制《铁路快速货运通道规划》[3]。

1 规划基础

1.1 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铁路实现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技术装备大幅提升,服务水平整体跃升。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104km,其中高速铁路2.5×104km[4],为铁路快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目前,铁路快运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比较优势尚未发挥:当前铁路快运占全社会快递运输总量的比重较小,2017年仅占2%左右,公路、航空仍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和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二是快运体系尚不完善:现代化、专业化的物流设施配套不足,主要是移动设备、装卸机械、安检设备、集装化器具等还不适应现代物流需要,物流智慧云平台尚未构建,信息化程度较低;运输组织效率不高,准时性较差。三是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铁路场站服务功能还不完善,全程快速货运“前后一公里”衔接还不够顺畅,运输组织方式还不适应时效性要求,与其他运输方式信息共享还较差。四是市场化程度仍需提高:铁路快运在资源配置、运价调节、市场营销、收入清算、经营模式等方面还不适应市场需求,市场化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1.2 形势要求

从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物流业快速发展、铁路货运转型升级等4个方面来看,铁路快运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

(1)经济发展新常态派生铁路货运新需求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货物运输结构加速分化,对散货,快运,“门到门”等高端、个性化货物的需求增长强劲。面对货物运输结构的剧烈变化,铁路在保证大量民生物资运输的前提上,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加快产品创新,积极适应新常态电子商务下铁路货运市场细分的新要求。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铁路货运新供给

当前铁路新兴货运形态快速发展,多样化、小批量、多频次快运需求快速增长。铁路推进货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快运产品,扩大有效供给,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发挥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3)物流业快速发展推动铁路货运新形态

近年来物流业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和民航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既带来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交通拥挤等问题,也造成社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就要求铁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促进运输与物流一体化、发展多式联运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4)铁路货运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新手段

货运组织改革以来,铁路货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作业组织环节多、效率不高、运输时效差、成本高等问题,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加快发展铁路快运,构建区别于传统货运的快运体系,是统筹资源利用、提高综合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合理分工的必然要求,也是铁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2 总体要求

2.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家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铁路货运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发展铁路快运业务为抓手,以加强交通物流融合为主要方式,着力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运输组织和创新快运产品,促进构建快速便捷、安全高效、服务优质、层次清晰、竞争力强的铁路快运体系,为实现快运持续健康发展、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2 规划原则

(1)创新引领,提高水平

强化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加大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化装备研发和投用力度,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动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切实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2)优化服务,扩大供给

准确把握“快速、准时”的内涵要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全程服务、运输组织、运到时限等管理,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创新运输产品,提高适应市场、引领市场的能力,扩大铁路快运有效供给。

(3)发挥优势,协调推进

充分发挥铁路比较优势,创新市场营销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协调多种联运形式的高效衔接,推动铁路与相关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运输资源高效整合,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4)开放共享,融合发展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系统,融合快递、电商等物流平台,构建开放共享的快运服务体系,推动铁路快运与快递、电商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便利化、常态化的多方合作机制,实现交通物流在快运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2.3 功能定位

(1)普速铁路快运

利用普速铁路比较优势,以与社会快递、电商企业、其他物流企业及生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为主要方式,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主要办理场所,以“点对点”快运班列为主要运输组织形式,在全国铁路网开展快运业务,为社会提供以“次日达”、“隔日达”、“多日达”等多样化快运产品。

(2)高速铁路快运

利用高速铁路比较优势,以与社会快递、电商企业及生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为主要方式,以高铁车站、动车段所为主要办理场所,以高铁动车组为主要载运工具,在全国高铁路网开展快运业务,为社会提供以“当日达”、“次晨达”、“次日达”等为主的附加值高和轻便的快运产品。

2.4 发展目标

到2020年,普速铁路快运年运输快递20亿件,完成“白”货运量5亿吨,主要节点间实现快运班列的常态化开行;高速铁路年运输快递1亿件,快运业务覆盖所有高铁停站城市。

到2030年,普速铁路快运年运输快递60亿件,完成“白”货运量10亿吨,主要节点间实现快运班列的常态化开行,大部分城市实现快运业务全覆盖;高速铁路年运输快递5亿件,高铁网覆盖的城市实现快运业务全覆盖,主要节点城市建设快运作业基地,具备开行高铁快运班列条件。最终实现铁路快运品牌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快运的骨干力量。

3 规划布局

3.1 节点布局

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特色和水平,预测快运吞吐量及综合交通衔接情况[5-6],将铁路快运节点城市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层次。

(1)普速铁路快运节点

主要节点城市52个,其中一级节点11个,二级节点41个;普速铁路网覆盖的其他城市为三级节点。

(2)高速铁路快运主要节点

主要节点城市38个,其中一级节点11个,二级节点27个;高铁网覆盖的其他城市为三级节点。如图1所示。

图1 铁路快运节点规划示意

3.2 通道布局

依据吸引范围和辐射能力,结合物流节点布局[7-9],分别构建普速、高速铁路快运通道。

(1)普速铁路快运通道

构建“六纵七横”的普速铁路快运通道。普速铁路快运通道主要承担一级节点城市间、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城市间快递及“白”货运输,如图2所示。

图2 普速铁路快运通道规划示意

(2)高速铁路快运通道

到2020年,构建“六纵六横”的高速铁路快运通道;到2030年,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快运通道,如图3所示。高速铁路快运通道主要承担一级节点城市间、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城市间快递运输,如图4所示。

图3 高速铁路快运通道规划示意(2020年)

图4 高速铁路快运通道规划示意(2030年)

4 重点任务

4.1 完善快运通道网

完善普速铁路“六纵七横”快运通道网,打通瓶颈路段,用好提速区段、繁忙干线多线通道,合理分配客运、快运、普货能力,运量需求大的节点间尽可能拉通快速通道,实现干线运输快速、便捷送达。加快构建“八纵八横”为主的高铁快运通道,实现高铁网衔接的城市快运业务全覆盖。

4.2 加快场站建设

一是加快物流基地建设,尽快建成一、二、三级物流基地[10],根据快运需求,完善物流基地快运服务设施设备,打造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物流场站;加强与快递电商企业对接,促进电商仓库、快递分拨中心与铁路物流场站一体化作业,实现无缝高效衔接。二是完善高铁快运办理条件,对既有高铁快运业务办理站,根据需要专题研究物流流线及设施设备改造方案,建设储存、配送仓库等,根据运量增长情况适时启动高铁快运作业基地建设;在新建高铁项目中,对于快运吞吐量大的始发终到节点站,同步建设高铁快运物流线及设施。

4.3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1)移动车辆

应加快快运车辆的研发,重点发展集装箱专用平车和棚车,大力推广时速120 km以上的快速车辆,重点研究时速160 km动力集中式动车组办理快运业务;结合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建立标准化的快递、邮箱(包)装载接口及场所,适时推进整列动车组部分车厢改造为货运车辆以及启动货运专列动车组的研发[11-12]。

(2)载运和装卸工具

研制与高铁车辆存放地点相匹配的标准化高铁快运邮箱(包),实现快上快下、安全可靠、站车协调的目标;创新普通快运货物集装化运载工具,努力提高火车、汽车装卸衔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力推广电动短搬、接取送达货车和装卸机械,体现绿色运输的全过程[13]。

(3)安检工具

加快适应多式联运条件安检工具的应用,实现快速、高效、一体化安检,缩短基地作业时间。

4.4 搭建快运物流信息平台

以中国铁路95306网为平台,加快快运信息系统模块建设,实现快运业务办理、查询、结算、追踪、投诉、理赔等功能的信息化处理,融合快递、电商智慧平台,实现信息开放共享,促进交通物流智能融合。

4.5 优化运输组织

围绕运输时效性核心目标,优化完善运输组织,实施作业环节流程再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快运需求大的节点之间,研究点对点直达化、客车化开行方案[14];不具备整列开行条件的节点之间,研究技术站快运作业流程再造,制定高效的站区作业联动办法,实行各环节作业优先制度和作业时间标准化制度,实现技术站标准化、可控制作业流程。适应快运物流需求,充分利用夜间线路能力,尽可能组织“夕发朝至”班列开行[15]。加强全程运输调度指挥,强化跨铁路局运输联动,提高局间衔接效率。

4.6 强化运到时限目标

强化准时、快捷、经济的服务理念,深入研究并细分不同目标市场,依托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各自的优势,制定个性化运输组织方案,普速铁路主打“次日达”、“隔日达”及“多日达”产品体系,高速铁路主打“当日达”、“次晨达”、“次日达”产品体系,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差异化、层次化的快运产品。

5 结论

(1)节点布局:普速铁路快运主要节点城市52个,其中一级节点11个,二级节点41个;高速铁路快运主要节点城市38个,其中一级节点11个,二级节点27个。

(2)通道布局:构建“六纵七横”普速铁路快运通道;先行建成“六纵六横”的高速铁路快运通道,最终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快运通道。

(3)重点任务:包括完善快运通道网、加快场站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搭建快运物流信息平台、优化运输组织、强化运到时限目标等6个方面。

猜你喜欢

快运高速铁路货运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国内外高铁快运业务发展的对比及启示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用综合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预制胶拼架桥法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中国高铁快运强势品牌构建对策研究
货运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