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内加固体对基坑及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
2018-12-20肖信霈周灿朗张国学
肖信霈 周灿朗 张国学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广东佛山 528000; 2.佛山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10010)
随着人们对城市空间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种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基坑开挖的工况也越来越复杂:地质条件差、基坑开挖深、周边建构筑物密集等,在保证基坑开挖安全的同时,还需考虑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由于基坑开挖的卸载作用,基坑周边土体向基坑内移动,使周边建构筑物发生相应的变形,结构可能被破坏。为了减小围护结构变形,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可选择在坑内进行加固。坑内加固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不容忽视,有些学者针对具体问题做了相关研究:吴才德[1-4]等分析了软土地区地基开挖引起的邻近隧道变形,得到不同基坑尺寸、隧道与基坑的相对位置对邻近隧道的变形影响规律;郑刚[5]等研究了不同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对坑外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认为在围护结构最大变形相同而变形模式不同的情况下,悬臂型模式对坑外隧道位移影响最小,踢脚型模式最大,内凸型与复合型居中;高鹏[6]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对深基坑的影响,认为满堂、格栅、抽条、裙边这四种加固方式对抑制坑底隆起作用依次减小,对减小围护结构变形的效果差别不大;曹力桥[7]对软土地区基底隆起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开挖时基坑会出现塑性隆起,不降水开挖时基底中部隆起位移最大;张陈蓉[10-12]等研究了基坑开挖对附近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管线、桩基的变形规律;魏祥[13-14]等研究了基坑加固对桩基侧向位移的影响,分析了淤泥质土的压缩模量随压力、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加固体尺寸对桩基变形的影响规律。但坑内加固体对邻近隧道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结合具体实际工程,探讨不同加固宽度、深度对基坑变形和邻近隧道变形的影响,以得到最优的加固尺寸参数。
1 工程概况和加固方案
佛山地铁三号线美旗站-水口站区间位于佛山金辉悠步熙园B区南侧,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区间顶部覆土约22.00 m,底部埋深28.20 m,管片外径为6.2 m,厚度为380 mm。
悠步熙园项目基坑为不规则几何形状,平行于隧道最长为90 m,垂直于隧道最长为120 m,放坡高度为2.6 m,坡度为1∶1.5,平均深度为5 m。
基坑和隧道最小净距为15 m, 隧道受影响长度约185 m,主要土层为:①素填土、②粉细砂、③淤泥质土和④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素填土层比较薄,计算时按粉细砂考虑,两层土共厚7.5 m,淤泥质土层厚27.8 m,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厚12.5 m,地层条件较差,易产生压缩变形。
表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临近地铁区间的一侧采用放坡开挖和φ800@1 000灌注桩(包括1根长桩,3根短桩,长桩长42 m,短桩长25 m支护),其它的边采用放坡开挖和φ850@1 550三轴搅拌桩内插钢管的支护形式,围护结构外围采用φ850@1 550三轴搅拌桩的止水帷幕,基底采用φ600@450×450三轴搅拌桩裙边加固。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隧道与基坑关系如图1、图2。
图1 基坑与隧道平面关系(单位:m)
图2 基坑与隧道剖面关系(单位:m)
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2.1 计算步骤与模型
在数值模拟分析时,根据基坑施工工况、隧道与基坑的结构关系以及围护结构建立二维平面模型。模型宽度为250 m,高度为50 m,土层单元尺寸约为0.5 m×0.5 m。
土体采用摩尔库伦屈服准则、平面应变单元模拟(受拉为正),屈服函数为
F=(δ1-δ3)+(δ1+δ3)sinφ-2ccosφ
(1)
式中c——土体屈服时的黏聚力;
φ——土体屈服时的内摩擦角。
盾构管片和围护结构采用梁单元模拟。盾构管片厚0.3 m(材料为C50);围护结构材料为C30。
建模分两种思路。
思路一:加固宽度取3 m,加固深度分别取0 m、5 m、10 m、15 m、20 m,计算基坑隆起高度与隧道变形。
思路二:加固深度取10 m,加固宽度分别取0 m、3 m、6 m、9 m、15 m,计算基坑隆起高度与隧道变形。
施工步骤如表2,网格模型如图3。
表2 施工步骤
图3 基坑与隧道的网格模型
2.2 加固体对基坑的影响分析
在上述地质状况、围护结构和施工工况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基坑的塑性隆起及最大位移位置(如图4)。
图4 基坑土体变形云图
分别按思路一和思路二模拟计算,得到的基坑变形曲线如图5、图6。
图5 不同加固深度基坑最大位移的改变
图6 不同加固宽度基坑最大位移的改变
由图5、图6可知,在软土基坑没有加固的情况下,计算模型无法收敛。
基坑加固宽度取3 m,随着加固深度的增加,基坑隆起高度减小,在加固深度5~15 m范围内,基坑隆起高度下降缓慢,当加固深度大于15 m,基坑隆起高度大幅度降低。随着加固深度的增加,基坑在X方向的位移和总位移的变化趋势和基坑隆起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基坑加固深度取10 m,随着加固宽度增加,基坑隆起高度降低,加固宽度在3~6 m范围内,基坑隆起高度下降较快;加固宽度大于6 m时,基坑隆起高度下降缓慢。X方向位移与总位移变化趋势与基坑隆起基本一致;即随着加固尺寸的增加,基坑各方向位移同等程度缩小。
综上所述,增大加固宽度比增加加固深度对基坑隆起抑制效果更显著。经计算,加固宽度大约取6 m,加固深度大约取15 m,加固效果最佳。
2.3 加固体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分析
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可用隧道位移指标来分析。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坑外既有隧道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预警值定为±10 mm,控制值定为±20 mm。隧道的变形形状及最大位移位置如图7,隧道产生的变形结果如图8、图9。
图7 盾构管片变形云图
图8 不同加固深度隧道最大位移的改变
图9 不同加固宽度隧道最大位移的改变
由图8、图9可知,加固宽度取3 m,随着加固深度的增加,Z方向的位移在3.1 mm左右波动,X方向位移在6.3 mm左右波动,隧道整体向右移动2.5 mm。加固深度取10 m,随着加固宽度的增加,Z方向位移在3.5 mm左右波动,X方向位移增加至7.6 mm,隧道整体向上移动0.4 mm,向右移动4 mm。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没有进行基坑加固的情况下,隧道总位移相对较小,但是基坑位移无法收敛;基坑加固后,隧道总位移增大。加固宽度取3 m时,随着加固深度的增加,隧道管片位移在6.5 mm左右波动。加固深度取10 m时,随着加固宽度的增加,隧道总位移小幅度上升至8.03 m。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重点考虑加固体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
3 加固过程分析
为了减小围护结构变形,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本项目采用三轴搅拌桩裙边加固。隧道位移的变化过程可通过模型中土层位移等值线云图进行分析(如图10~图13)。
图10 未加固土体位移等值云图
图11 加固体宽3 m,深10 m;土体等值云图
图12 加固体宽3 m,深20 m;土体等值云图
图13 加固体宽15 m,深10 m;土体等值云图
由图10~图13可知,没有进行加固时,土层位移等值云图呈两个“V字形”,影响范围小;土体加固后,土体位移云图变为“U字形”,影响范围变大。
加固宽度取3 m,随着加固深度变化到20 m。 “U字形”范围扩大,但与隧道仍有距离;加固深度取10 m,随着加固宽度的增加,“U字形”范围扩大至穿过隧道,对隧道的影响明显变大。隧道总位移随加固体深度变化在6.5 mm左右波动,而随着加固宽度的增加,位移小幅度增大后维持在8.03 mm。
4 结论
以悠步熙园基坑项目为依托,分析不同加固体尺寸对基坑本身以及邻近隧道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
(1)在软土地基中地基加固效果明显。当加固宽度取3 m时,加固深度从5 m增加到20 m,基坑隆起高度从174 mm下降至110 mm。加固深度取10 m时,加固宽度从3 m增加到15 m,基坑隆起高度从165 mm下降至40 mm。加固宽度对基底隆起的抑制效果为加固深度的2.5倍。基坑加固过程中,基坑各方向位移同等程度缩小。
(2)加固宽度取3 m,加固深度在5~15 m范围时基坑隆起高度下降缓慢,大于15 m时下降较快。加固深度取10 m,加固宽度在小于6 m的范围内基坑隆起高度下降较快,大于6 m时下降缓慢。
(3)基底加固后,加固体改变了基坑外侧荷载的应力释放路径,土层影响范围增大,隧道位移增加,在加固宽度保持3 m时增加加固深度,隧道总位移比未加固状态增大68.7%,在6.5 mm左右波动,隧道整体向右移动2.5 mm。在加固深度保持10 m时增大加固宽度,隧道总位移比未加固状态增大93.5%,达到8.03 mm,隧道整体向上移动0.4 mm,向右移动4 mm。隧道位移变化处在安全范围。
(4)综合考虑基坑隆起高度和邻近隧道的变形,加固宽度取6 m,加固深度取1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