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动脉瘤手术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探究
2018-12-20王军李昌泰刘俊峰
王军 李昌泰 刘俊峰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年龄之间具备一定关系,一般是年龄增长发病有所增加。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的 “金标准”,并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开展。而手术则是脑血管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创伤小,痛苦少,但也常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紧张,恐惧和其他心理,这会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康复。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脑血管动脉瘤手术患者了解疾病的原因,并更好掌握手术治疗原则,护理要点,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依从行为,缓解心理压力。本研究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108例脑血管动脉瘤手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组用遵医护理,健康教育组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满意程度、脑血管动脉瘤病因知晓评分、手术配合要点知晓评分、脑血管动脉瘤手术后康复知识知晓评分、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局部出血、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分析了脑血管动脉瘤手术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108例脑血管动脉瘤手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健康教育组男患者32例,女患者22例。年龄范围32~78岁,平均(53.78±2.81)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脑梗死24例,短暂性脑缺血10例,合并有高脂血症是11例,合并有高血压是14例,合并有糖尿病1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是14例,高中是20例,大专是10例,大学是10例。
常规护理组男患者33例,女患者21例。年龄范围32~78岁,平均(53.13±2.22)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脑梗死23例,短暂性脑缺血10例,合并有高脂血症是11例,合并有高血压是15例,合并有糖尿病1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是15例,高中是19例,大专是10例,大学是10例。
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用遵医护理,健康教育组用健康教育。第一,健康教育实施团队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和内容。第二,责任护士对一般信息,文化背景,脑血管疾病知识的评估,充分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结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路径。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健康教育途径的方式主要有文字宣教、视频宣教等。第三,实施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初步掌握患者症状的诱发因素和心理特征,通过给予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合作热情。第四,认知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详细解释了患者的疾病发病机理和手术治疗方法,促使患者的意识水平得到改善,消除其不良情绪,纠正错误认知。耐心地回答患者的问题,并指导患者尽可能不打喷嚏或咳嗽,以免增加颅内压。第五,行为健康教育。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促使患者充分放松全身,更好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水平[1-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程度;脑血管动脉瘤病因知晓评分、手术配合要点知晓评分、脑血管动脉瘤手术后康复知识知晓评分;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局部出血、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版本软件统计,t、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满意程度分析
健康教育组对比常规护理组满意程度更高,P<0.05。如表1。
表1 两组满意程度分析[例数(%)]
2.2 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分析
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标接近,P>0.05;护理后健康教育组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标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如表2。
表2 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分析(±s)
表2 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分析(±s)
组别 例数 时期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评分健康教育组 54 护理前 25.32±2.66 65.21±2.51护理后 9.74±2.01 97.72±2.11常规护理组 54 护理前 25.46±2.62 65.11±2.21护理后 11.54±2.21 90.72±2.08
2.3 两组脑血管动脉瘤病因知晓评分、手术配合要点知晓评分、脑血管动脉瘤手术后康复知识知晓评分分析
健康教育组脑血管动脉瘤病因知晓评分、手术配合要点知晓评分、脑血管动脉瘤手术后康复知识知晓评分更有优势,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血管动脉瘤病因知晓评分、手术配合要点知晓评分、脑血管动脉瘤手术后康复知识知晓评分分析(±s)
表3 两组脑血管动脉瘤病因知晓评分、手术配合要点知晓评分、脑血管动脉瘤手术后康复知识知晓评分分析(±s)
手术配合要点知晓评分组别 例数 脑血管动脉瘤病因知晓评分脑血管动脉瘤手术后康复知识知晓评分常规护理组 54 87.22±2.17 84.54±2.12 82.22±3.11健康教育组 54 96.23±2.44 97.21±2.41 96.22±3.62 t 8.263 8.210 9.168 P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局部出血、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分析
健康教育组局部出血、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更少,P<0.05。如表4。
表4 两组局部出血、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分析[例数(%)]
3.讨论
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脑血管疾病已经显现发病率高和发病年龄年轻化的特点。在脑血管意外中,脑血管动脉瘤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脑血管动脉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绪改变,导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治疗失去信心,治疗依从性极低。而手术治疗中使用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脑血管疾病是突然发病,并且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该疾病的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知识、手术治疗知识,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并影响手术效果[3-4]。而在采用健康教育途径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得到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健康知识得到了改善,这些措施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可获得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常规护理的健康教育一般是口头教育,而规范化健康教育课通过结合患者病情和时间等进行全面健康教育,避免随意性,从而可根据预期目标进行手术,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手术治疗的质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与医务人员合作,并有效缓解手术前后的各种消极心理,促使患者情绪更稳定,压力减轻,心理适应能力增强。健康教育的实施,无形中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改善,缩短住院的时间,减少治疗的费用[5-6]。同时,实施健康教育还可避免护士、患者知识水平和沟通能力不足所带来的弊端,确保教育实施效果,使患者在疾病早期更快,更全面地掌握疾病健康知识。健康教育通过系统社会教育活动,促使脑血管动脉瘤手术患者可以有意识地采取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危害,促进脑血管动脉瘤手术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减少风险因素。健康教育可通过教育脑血管动脉瘤手术患者建立健康意识,促进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并更好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7-8]。
本研究中,常规护理组用遵医护理,健康教育组用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满意程度、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标、脑血管动脉瘤病因知晓评分、手术配合要点知晓评分、脑血管动脉瘤手术后康复知识知晓评分、局部出血、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护理组更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脑血管动脉瘤手术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