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12-20姚飞娟张怡齐银芝
姚飞娟 张怡 齐银芝
(1 西安市临潼区人民医院内科 陕西 西安 710600)
(2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3 西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02)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持续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1]。临床上多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易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一步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预后影响。现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34±9.56)岁;心功能I级20例,Ⅱ级14例,Ⅲ级21例。观察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55.32±9.12)岁;心功能I级23例,Ⅱ级18例,Ⅲ级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饮食、检测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及给予氧气吸入。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康复锻炼。病情发作,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h,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患者自身承受能力,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计划。如急性期患者进行床上适当活动,缓解期在床边小范围活动,待病情好转后,借助器材缓慢步行,运动时间以10~15min最佳;患者身体恢复正常后,根据医护人员制定的锻炼计划进行锻炼,护理人员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反馈给主治医生,对患者的康复锻炼计划进行适当调整。(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调整饮食,饮食应以低盐、低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为宜。(3)心理护理。注意患者产生的负面情绪,及时发现给予疏导,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1)预后情况。患者出院后3个月,对其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预后,包括心律失常率、心肌再梗死率及死亡率。(2)心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每分心搏出量。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预后情况
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15例(27.27%),心肌再梗死8例(14.55%),死亡5例(9.09%)均高于观察组的5例(9.09%),1例(1.82%),1例(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1、4.356、1.586,P=0.013、0.014、0.093)。
2.2 心功能指标
观察组患者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每分心搏出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s)
/min) 左心室射血分数(%) 每分心搏出量(ml)±4.27 60.37±3.46 72.35±5.14±4.12 65.38±3.47 78.30±5.12 t 7.674 7.582 6.082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心肌梗死通常与心律失常相伴而生,每位患者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程度均不相同,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心肌梗死发生后10d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尤其在患者心肌梗死发作后3d内,心律失常发生率接近100%[2]。因此疾病治疗后对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
早期康复护理除了对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外,护理人员还应掌握各科专业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护理指导[3]。传统康复护理主张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4周,但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易出现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且不利于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早期康复护理则缩短绝对卧床休息的时间,并鼓励患者病情缓解后进行康复锻炼,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卧床休息1周后可以进行康复锻炼。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为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护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再梗死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表明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