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12-20仇文婷
仇文婷
(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有报道指出[1]COPD病人的病情控制效果与病人对自身疾病以及治疗知识的具体认知存在相关性,因而加强对此类病人科学的健康教育,改善其认知能力有利于提升病人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对于改善病人肺功能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诊治的COPD病人8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法分组。观察组: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39~86岁,平均(60.6±0.3)岁。对照组:43例,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41~87岁,平均(61.3±0.4)岁。两组病人的线性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着重加强病人的病情监控,给予心理护理;观察组病人采取全面健康教育:(1)由高年资的护士组成COPD病人的健康教育小组,结合本科室具体情况共同商议COPD患者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制作病区宣传专栏和健康宣教手册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2)病人入院之后由责任护士首先对病人讲解COPD疾病的有关知识。并向病人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同时结合病人年龄特点和文化水平等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治疗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以及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提高病人认知。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讲解成功治疗案例的方式,向患者普及掌握COPD疾病健康知识对于病情恢复的重要性,让肾功治疗患者现身说法,分享自身的治疗经验,使患者能够明确提升认知水平以及依从性对于康复的重要性。(3)健康宣教手册以及宣传专栏中的内容应包括病区环境、相关设施的应用方式、入院须知以及医生与护士的基本情况、COPD疾病的常见症状、产生原因和有效预防措施、治疗原则和有关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常用的药物名称及作用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通过反复性讲解以及引导患者学习等方式使病人掌握COPD疾病的有关知识。
1.3 评价指标
应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内容包括雾化吸入治疗方法、饮食相关意事项、发作应急处理措施以及日常注意事项,满分100,≥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应用SGRQ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7.0处理,实施t检验,实施卡方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病人护理干预后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优良率较对照组病人显著更高(P<0.05)。
表1 两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2.2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照
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中均较对照组病人改善效果更优(P<0.05)。
表2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照(±s)
表2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照(±s)
活动能力 呼吸症状 疾病影响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3 13.42±4.51 9.84±2.16 21.76±5.6417.13±3.61 27.39±6.5113.62±4.13对照组 43 13.29±4.82 12.03±3.14 21.78±5.5920.24±4.51 26.82±6.3317.84±2.65 P值 0.0069 0.000 0.502 0.000 0.203 0.000组别 例数
3.讨论
COPD的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由于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其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低,且容易影响其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加强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2]。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着重采取全面性的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宣教手册、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向病人讲解治疗期间注意事项、治疗方案、COPD病因及治疗原则等。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水平患者接受能力以及需求,全面提高病人对于COPD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利于促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的提升[3]。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对照组病人更优,同时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在呼吸症状、疾病影响以及活动能力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估中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病人更优,这提示通过采取全面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病人认知水平,并且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全面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并提升患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