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对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12-20关春艳
关春艳
(德阳市旌阳区东湖乡卫生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在临床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控力比较差,需要护理人员协助其控制血糖,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1]。笔者为了探究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对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研究组、参考组分别展开研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在本院收治并展开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4例,依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把全部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参考组,研究组有44例患者,参考组有50例患者。参考组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为65~8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5.4±4.5)岁。研究组有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为67~8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5.1±4.3)岁。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获得准许。全部患者及其家属皆具知情同意权。研究组,参考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展开研究、分析。
1.2 方法
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1)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糖尿病预防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2)告知患者在生活中饮食的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3)对患者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及时的开展预防。
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1)建立针对护理小组,选取工作经验丰富医护人员组成,对患者的责任护士进行培训,增加护理人员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引导。(2)老年患者因为疾病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对其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展开有效的干预。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3)协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饮食,适当的进行运动。(4)告知患者监测血糖变化的重要性,教导患者学习、掌握监测血糖的方法,在出院后,定时对血糖进行监测,及时告知医生,便于医生观察其疾病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时期血糖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依据QLQ-C30(生活质量量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展开调查,评分项目的类型主要有CF(认知功能)、EF(情绪功能)、RF(角色功能)、SF(社会功能)、PF(躯体功能)和QL(生活总质量评分),患者各项目评分与其生活质量水平成正比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做出分析、处理,采用(±s)代表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计量资料的检验,使用χ2进行计数资料的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是(82.9±13.4)分,参考组评分是(69.7±13.8)分,其评分比参考组高(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n(分)]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糖变化比较
研究组患者晨起空腹血糖是(5.9±0.1)mmol/L,参考组是(6.8±0.7)mmol/L,(t=8.448,P=0.000)。研究组患者餐后1h的血糖水平是(5.6±0.8)mmol/L,参考组为(6.4±0.5)mmol/L,(t=5.886,P=0.000)。研究组患者餐后5h的血糖水平是(6.1±0.2)mmol/L,参考组为(7.5±0.9)mmol/L,(t=10.095,P=0.000)。不同时期的血糖水平与参考组作出比较,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遗传因数、身体生理性老化和污染的环境因素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糖尿病住院因素。糖尿病的发生,会引起患者发生其他系统的疾病,加重对患者健康的威胁[2]。对于老年患者,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家属和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控制血糖的变化。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是(82.9±13.4)分,参考组评分是(69.7±13.8)分,比参考组高一些(P<0.05),研究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糖水平与参考组作出比较,比参考组低许多(P<0.05)。由此可见,对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注意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对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对患者不同时期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有正面的作用,建议临床上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