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2018-12-20俞璐
俞璐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系统出现一系列异常的情况,如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儿童患该疾病后,影响机体摄入营养的情况,且易并发神经症及焦虑症等心理异常,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故在患病后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1]。本文主要就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现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研究患儿数量为120例,被选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60例)中,实验组患儿年龄分布在0.5~7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0.4)岁;男女比例为6∶4;对照组患儿年龄分布在0.3~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2±0.3)岁;男女比例为7∶3。被选患儿病情、病程及其他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全部入组患儿均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期间直系亲属全程陪同,研究人员为其进行了研究相关问题的解释,患儿及其家属自愿参与其中,期间对于研究人员的问题正面准确回答,除功能性消化不良外既往体健;排除有其他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研究期间无法顺利与患儿或家属完成交流,治疗中途转入其他医院或治疗失败死亡的患儿[2]。在询问并征得医院的许可后才进行研究。
1.3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在接受相同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口服双歧杆菌,1粒/次,3次/d,饭前半小时服用。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加以健胃消食口服液,患儿年龄不同,服用剂量有所不同。0~3岁患儿5ml/次,2次/d,4~8岁10ml/min次,3次/d.在两餐间隙服用。连续治疗两周后比较治疗效果。期间禁止服用其他药物,如健胃补脾止痛药物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在治疗有效率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发现,实验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儿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发现实验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饮食,心理,胃酸分泌,感染幽门螺杆菌等有关[3]。常规的疾病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如促胃动力药物,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其进行药物治疗时,需保证在有效改善症状的同时不会损伤肠胃正常功能[4]。
双歧杆菌属于一种微生物,对肠道有益,可以有效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双歧杆菌可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的生长,抵抗病原菌感染,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促进人体有效吸收矿物质[5]。健胃消食口服液的成分主要是山楂,鸡内金,蜂蜜,山梨酸钾等,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患儿“需”,“积”,“热”等机体致病因素。服药后可有效刺激及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补气健脾,保证脾胃功能正常运行,帮助儿童更好的吸收营养,健康成长[6]。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征主要有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泛酸等。接受常规治疗配合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的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较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组间有显著差异,说明对儿童消化功能不良患儿实施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说明对儿童消化功能不良患儿实施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的安全性更高。临床在实际治疗中,还需根据患儿的具体致病因素进行治疗。需要注意,因为本研究的样本仅有120例患儿,所得结论可能不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希望临床未来能开展大样本研究,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研究。
综上所述:做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不良症状,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