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12-20杜润家
杜润家
(甘肃省肿瘤医院功能科 甘肃 兰州 730050)
乳腺恶性肿瘤是因正常组织发生基因变化造成的,而起源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块则被称为乳腺癌。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1]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次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时间段的5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现将全部的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恶性肿瘤病患(2015年1月—2017年5月间)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在20~61岁间,年龄均值(42.52±5.41)岁,所有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于术前接受超声检查,术后实施病理检查。临床资料不全者、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性疾病患者以及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皆不在入选之列。
1.2 方法
采用GE 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以及线阵变频探头,将频率设定为7~10MHz;先让患者呈仰卧体位,将双臂上抬,使双侧乳房以及腋窝得以充分的暴露,然后对双侧的腋窝进行扫查,再利用高频探头对双侧的乳房进行全方位多切面扫查.先利用二维超声对乳腺肿瘤的部位、形状、边界以及纵横比、内部回声情况、肿瘤软硬程度、是否钙化、有无腋窝淋巴转移情况进行明确,之后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灶内部、周边血流信号的形态、分布情况等进行确定,并对血流的分级和形态详细的记录。对病灶血流实施多点取样的方法,并将阻力参数(RI)以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PSV)具体记录。
1.3 病灶内血流信号分级标准
肿瘤内部血流分级根据Adler的半定量血流分析法进行分为以下等级:病灶内无血流信号视为0级;病灶内发现少量的血流,可观察到1~2个点状或者细棒状的血流信号视为I级;病灶内发现较多的血流,能观察到一条主要的血管,血管的长度与病灶半径相当或超出,或观察到3~4个点状血流信号视为Ⅱ级;病灶内发现大量血流,可观察到超过4个以上点状血流信号或者血管间相互贯通,交错成网状视为Ⅲ级。
2.结果
2.1 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情况
50例乳腺恶性肿瘤者经手术和病理结果均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病变,经超声诊断42例乳腺恶性肿瘤者,占比为84%;8例误诊为良性肿瘤,误诊比例为16%。
2.2 乳腺肿瘤二维声像图情况
经检查,乳腺恶性肿瘤的声像图显示,肿瘤形态不一者40例(80.0%),边界模糊或者有毛刺样、蟹足样改变者43例(86.0%),内部回声不一者45例(90.0%),伴随砂砾样钙化者34例(68.0%),并带有抵触感者32例(64.0%),后方回声减弱者31例(62.0%),与邻近组织有牵拉感44例(88.0%),腋窝淋巴结肿大者29例(58.0%)。
2.3 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
50例乳腺恶性肿瘤者,其中血流信号Ⅱ级者25例,占比为50%;40例动脉血流峰值速度(PSV)超过17cm/s,占总数的40%;42例阻力参数超过0.7者,比率为84%,详见下表。
表 患者的血流信号检查情况(%)
3.讨论
肿瘤多数表现为呈膨胀性以及浸润性的生长方式[2],当肿瘤的生长与正常组织的平面分离后就会使前后径变大,因此乳腺恶性肿瘤多出现形态不均匀,且边界较为粗糙或者模糊,边缘不一,周边表现出毛刺样、蟹足样。乳腺癌是乳腺导管内的上皮细胞和末梢导管上皮组织引起的恶性肿瘤,主要病灶在于乳腺导管上皮组织处。而毛刺样、蟹足样是乳腺癌具有的独特性的边缘像,主要是因边缘癌细胞向邻近组织进行扩散所形成的,而边界的模糊可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既具有二维超声的优势,又能动态观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因此在临床上被称之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临床上主要使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进行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可动态的观察到肿瘤的血流情况以及肿瘤的浸润程度,进而可对肿瘤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该诊断方法可将血流的二维平面直观的展示,并且能清楚的显示出血流的运行趋势[3];且为辨别动脉以及静脉提供了方便,另外还可将血管病变以及非血管病变清晰显示出,具备了有利于了解血流的速度和时像等优势;同时还能将血流的返流以及分流进行全面的了解,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本组研究发现,经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病患42例,准确率高达84%,误诊率为16%;虽有误诊情况发生,但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恶性肿瘤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无损害性,且可重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