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8-12-20朱晓燕
朱晓燕
(凤冈县凤山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小儿肾病综合征病因复杂,患儿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显著增加,进而造成体内大量的血浆蛋白随着尿液排出。在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时,低分子肝素为常用药,对此,本文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低分子肝素在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对于患儿肾功能的影响进行详细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6例,女4例,患儿年龄在8个月~13岁之间,平均(6.3±0.2)岁;观察组中,男7例,女3例,患儿年龄在10个月~12岁之间,平均(5.8±0.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具体包括降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1]。
1.2.2 观察组 在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968),采用皮下注射方式,每日一次,如果患儿血肌酐在200μmol/L以上,或者患儿体质量在40kg以内,则应该减少一半用量[2]。对于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对两组患儿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所有研究数据,均需要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对于计量资料,可采用(±s)来表示,而对于计数资料,则可以采用%来表示,同时对于上述两种数据,还需要分别应用t和χ2检验。根据检验分析结果,如果P<0.05,则说明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
2.结果
两组患儿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在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患儿肾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观察组患儿各项肾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
表 两组患儿肾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表 两组患儿肾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分组(n) 时间 24h尿蛋白定量(g)血肌酐(μmol/L)肌酐清除率(ml/min) 尿素酐(mmol/L)观察组(n=10)治疗前 6.3±1.2 95.3±9.3 51.2±4.4 8.9±0.7治疗后 0.8±0.2*# 76.4±6.2*# 66.3±4.1*# 7.2±0.5*#对照组(n=10)治疗前 6.3±1.2 95.7±9.3 51.4±4.4 8.9±0.5治疗后 1.8±0.3* 86.9±6.5* 57.6±4.2* 8.1±0.5*
3.讨论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比较高,对于患儿健康影响比较大,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患儿消化道刺激比较大,会引发其他并发症。
本文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在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在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对两组患儿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血浆黏度,避免血管血液凝固,进而改善患儿血液高凝状态,同时对于肾小球也可以达到维护作用,有利于降低尿蛋白渗漏量,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繁殖,另外,低分子肝素还具有抗醛固酮的作用[3]。
在本次研究中,在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患儿肾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观察组患儿各项肾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由此可见,在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时,可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肾功能指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