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方式及价值分析
2018-12-20陈毅
陈毅
(四川结石病医院泌尿一科 四川 成都 610031)
肾结石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的话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甚至会损伤肾脏而导致出现肾功能衰竭的后果,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1]。当前,有多种治疗肾结石的方案,其中疗效比较确切的是经皮肾镜下超声弹道碎石术的治疗方案。本院为进一步明确该治疗方案的疗效,特开展了此次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9例。其中参照组男女患者的人数分别为31人和8人;年龄在33~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74±5.39)岁。实验组男女患者的人数分别为29人和10人;年龄在34~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4±5.62)岁。两组患者以上基础资料的比较上不存在显著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予以开放手术治疗。患者取侧仰卧位进行麻醉,麻醉完成后将其肾盂肾实质切开,游离肾蒂、肾脏,暴露肾门,沿着肾盂到肾下盏作一弧形切口,将结石取出后进行止血缝合。
1.2.2 实验组患者予以经皮肾镜下超声弹道碎石术治疗。患者取常规俯卧位,进行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垫高患者的腹部,使用X线来定位结石,并在11肋下缘腋后附近进行穿刺,置入导丝,扩张手术通道,随后放置肾镜和镜鞘采用超声碎石。碎石完成后拔除输尿管导管,留置肾造瘘管和DJ管,术后一周拔除肾造瘘管,术后两周拔除DJ管[2]。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结石清除率等手术情况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结石清除率
治疗后,参照组与实验组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4.87%(37/39)、82.05%(32/39),参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
参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明显比实验组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表 两组的手术情况对比(n,±s)
表 两组的手术情况对比(n,±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住院天数(d)参照组 39 113.36±9.17 89.56±4.27 8.62±1.49实验组 39 85.22±10.34 21.33±7.23 4.48±1.35 χ2 / 12.716 50.745 12.859 P/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临床上绝大多数的肾结石患者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症状,偶发呕吐、恶心、腹胀、血尿等,伴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可伴发畏寒、发热等症。复杂性肾结石包含了很多类别的难治性结石,比如鹿角形结石、多发性结石、异位肾结石等,大部分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的感染或者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对于结石的处理难度远远高出普通肾结石。当前,临床治疗肾结石主要有开放性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其中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方案对患者的创伤大,同时有着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用于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
本文所分析研究的经皮肾镜下超声弹道碎石术目前已被普遍用于治疗肾结石,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其手术风险系数更低、结石清除率更高。经皮肾镜下超声弹道碎石术的应用主要在于缩短肾脏与工作通道之间的距离,以此来为手术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但是碎石需要用生理盐水冲出或者应用取石钳清除。因此联合超声碎石术清除细小碎石,从而使结石清除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保证了治疗效果[3]。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参照组与实验组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4.87%(37/39)、82.05%(32/39),参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明显比实验组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经皮肾镜下超声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