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8-12-20李东平曾韶燕
李东平 曾韶燕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广东 英德 513000)
普外科行开腹手术后患者往往由于消化道损伤、术后胃肠功能未能及时恢复等原因而不能行肠内营养或者进食补充营养,故术后患者主要依靠静脉输注补充营养为主。本文对普外科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普外科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开腹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485岁,平均年龄(56.92±17.5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9.80±17.34)岁;对照组与观察组疾病类型:直肠恶性肿瘤各10例,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恶性肿瘤各1例,创伤性空肠破裂各1例,创伤性回肠破裂各1例,小肠损伤各1例,脾损伤各2例,创伤性脾破裂各6例,创伤性肝破裂各1例,肝细胞癌各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只采取常规治疗的输液方式,按术后患者的液体需要量,将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电解质液通过静脉滴注输入体内。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肠外营养治疗。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每天按体重 125kJ/kg热卡支持,0.2g/kg氨支持。具体操作配置方法为:将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10%,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等营养液经我院静脉配置中心配置于营养袋中,按照每小时60~120ml的速度用静脉输液泵输注,在12~24小时内输注完。两组患者均保持同样的治疗时间,通常为7天。
2.结果
2.1 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为(60.54±3.09)h,住院时间为(17.40±6.32)d;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为(64.22±4.17)h,住院时间为(29.92±8.24)d;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比较分析 (±s)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比较分析 (±s)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5 61.54±3.19 17.40±6.32对照组 25 64.33±4.17 29.92±8.24
2.2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3天和1周体重、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等三方面改善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十分满意18例,比较满意5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2.0%。对照组患者中,十分满意10例,比较满意9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为76.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普外科开腹术后患者由于处于应激状态,其机体代谢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是普通正常人禁食状态下的1.29倍[1],且因肿瘤本身、厌食、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影响患者对营养的吸收,为了保证供能状态,需要消耗大量的脂肪,当脂肪能源不足时便会对蛋白质进行分解,出现负氮平衡,从而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营养失衡,发生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等,进而使免疫力低下,影响术口的愈合时间,增加住院时间,给术后康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指标、护理满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肠外营养支持能更好的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尽早恢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单纯依靠静脉给予葡萄糖、氯化钠等电解质,是远不能满足患者术后的营养需求的。而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可使患者的负氮平衡由负转正,使患者体内的血浆清蛋白下降的程度有所降下,能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身体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3]。综上所述,加强普外科开腹术后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4]。因此,该方法值得患者信赖,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