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与指引导管给药途径对冠状动脉介入中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安全性与治疗效果评价
2018-12-20王亮
王亮
(滨州医学院 烟台市北海医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其可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但据研究统计显示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慢血流或者无复流的状况出现,进而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成功率。也有学者表明利用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途径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降低血栓负荷,可有效避免无复流、慢血流,对恢复动脉血流有重要意义[1]。因此本文针对2015年3月—2018年7月底76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分别给予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与指引导管给药途径,并探讨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纳入2015年3月—2018年7月底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患者7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均经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确诊[2]。(2)均同意本次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1)不耐受手术者。(2)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观察组38例患者采取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途径给药,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7~69岁,平均(57.25±4.19)岁,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指引导管给药途径给药,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8~71岁,平均(57.34±4.42)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处理过程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时根据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途径给予ATP100ug,异博定1mg以及硝普钠10mg。对照组38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处理过程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时根据指引导管给药途径给予上述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心电监测ST-T改变恢复时间以及临床心肌缺血症状缓解时间。在ST-T改变恢复以及临床症状缓解后利用冠脉造影评价有无达到TIMI三级。
1.4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76例患者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如年龄等数据如用“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种给药方式治疗后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以及死亡、恶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出血等危险事件,两种方式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ST-T改变恢复时间以及心肌缺血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
表 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s)
表 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s)
组别 例数 STT改变恢复时间 心肌缺血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 38 26.94±2.22 28.41±3.22对照组 38 36.42±4.43 38.64±5.30 t-7.821 8.193 P-0.000 0.000
3.讨论
为了解决血栓成分以及斑块碎片造成远端栓塞的影响,临床提出利用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改善心肌灌注有效性,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可以显著提高急诊治疗效果,相较于其他给药途径如指引导管给药途径具有操作简单以及经济适用性高的优势[3]。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利用已经使用过的扩张球囊可降低临床花费,此外扩张球囊具有直径小、无刺激性以及通过性良好等特点,可增加临床安全性。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因其材料柔软,所以相比于指引导管给药具有伤害性更低的特点。刺破球囊给药还有利于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远端,更有利于发挥硝普钠等药物的临床疗效,同时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小孔喷出的射流损伤血管,通过轻柔的操作以此避免血管损伤。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可改善ST-T改变恢复时间以及心肌缺血症状缓解时间,证实其效果良好,且治疗后未发生死亡、恶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出血等危险事件,说明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途径安全性较佳。
综上所述,经刺破球囊远端给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中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均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明显优于指引导管给药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