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永和县坡头乡:贫困户喜迁新居 同声高歌颂党恩

2018-12-20

今日农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杨木黄花蓝莓

11月17日上午,初冬的永和县雪后初霁,寒意正浓。但是该县坡头乡坡头村刚刚落成的易地搬迁小区里却像过年一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当日,坡头乡易地搬迁集中入住仪式在这里举行,现场共有附近村落的36户贫困户喜迁新居,还有28户贫困户也领取了新房的钥匙,即将入住。

“精准扶贫摘穷帽,沐浴党恩住新房;十九大新征程,搬新居奔小康……”17日上午,笔者在坡头村易地移民搬迁小区看到,单元楼上悬挂的条幅特别醒目。橘黄色的楼体样式新颖时尚,装饰简洁大气,与周围青山绿水和谐搭配,别具特色。除两栋住宅楼外,小区还配套建设道路、排水渠、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产生活。

“跨过了坎坷,翻过了贫瘠,今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请好好珍惜……”在当日的仪式上,嘹亮的歌声在大院中回荡。这是乔迁新居的贫困户们,自发上台合唱的永和县原创歌曲《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以此抒发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据了解,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任家庄、岔口、孙家庄、呼家庄、白家崖等7个行政村的34个自然村64户贫困户136人,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居住分散且住房没有安全保障,需要易地搬迁。当地党委、政府将贫困户易地搬迁作为脱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居住在环境恶劣的贫困户迁移到中心村周边居住,积极探索类似移民集中居住区的管理方式,于2017年开始建设坡头村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等新型移民安置点,并于近日完工。

在贫困户毛瑞红家中,安置房装修一新,宽敞明亮,整洁干净。他告诉笔者,因为老伴病残,他家多年来生活困窘,一直租房子居住,现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老伴看了又看,擦了又擦,高兴得不得了!有了新房,接来下我要把小额贷款投到村里小杂粮合作社,争取年底分红。再种点地,争取自力更生,不拖政府后腿。”看着自己的新房,毛瑞红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据介绍,此次的安置房建设资金,大部分由当地政府来承担,每户自筹资金部分不足万元。为了让贫困户早日入住,当地党委、政府经多方协调,还争取到中国银行10万元的补贴,用于为贫困户购买家具、家电。

“房子分到各家各户,水、电、消防设备等一应俱全,就连日常所需的床、灶具、洁具等附属设施,每家都给2500元补贴,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户的经济负担。”白海艳告诉笔者,搬迁安置小区之所以选择建在这里,是因为坡头村是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只有10公里,与霍永高速出入口仅有2公里,且328省道贯穿南北,248省道横跨东西,交通非常便利。附近有乡镇卫生院、中心学校,居民就医上学都比较方便。这里还有大型工业园区,辖区内4家大型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不仅如此,在搬迁的贫困户中,凡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还有葡萄、香菇、肉鸡、肉牛等种植、养殖产业带动就业,真正让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索驼村今年57岁的许永生,全家4口人,原来住的是年久失修的土窑洞,现在被分配在了一期3单元的12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他对现在的房子非常满意。“南北通透,窗明几净,这房子要在县城估计得好几十万呢,要不是党的政策好,这是做梦也不敢想的。我儿子27岁了,有了新房,就该考虑给他讨媳妇了!”许永生激动地说。

(冯永禄 张步军)

让乡村的数字生活更美好

“双11”农产品网上热销的背后,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逐渐普及数据显示,“双11”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过45亿元。火爆的销售,让这些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撑起这些数据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逐渐普及。

由于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突出。从硬件看,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及水平较低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从软件看,在与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使用率也远远低于城镇网民。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的释放、农村居民生活便捷度、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亟待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统筹解决。

网络能够跨越时空距离的“魔力”,恰恰能够让广大农民直接与世界对话,直接与大市场联通。因此,面向未来,一方面要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发展数字农业,让数据链带动和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建设数字乡村,让“互联网+”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等公共服务延伸到村,提升农民数字化应用能力,丰富乡村的数字化生活,全面支撑乡村振兴,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道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搭上数字经济发展快车。

(李志浩)

太谷县荣登全国幸福百县榜

近日,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的“2018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之“寻找幸福百县”调查中,太谷县荣登“幸福百县榜”。此次调查在全国27个省市区展开。最终,100座小城入围。山西省除了太谷县,还有长治县、孝义市上榜。

据悉,此次调查发布的“幸福县域的十大特质”为自然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好;城市面积不大、人口适中、生活节奏适度;教育配套比较完备;拥有安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医疗水平较好;拥有令人放心的食物与干净的水源;公共休闲场所充足;公共交通便利便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房价比较合理。

近年来,山西太谷县始终致力于打造一个城市功能健全、教育医疗完善、公共交通便利、百姓生活幸福的美丽宜居城镇,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努力让绿色成为城市的主色调、宜居成为城市的影响力、文化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吴书明)

山西天镇:种植黄花初见效拓宽农民致富路

2018年,天镇县张西河村黄花种植喜获丰收,亩产干黄花250千克左右,亩均收入可达到12000元左右,为村民拓宽了产业脱贫之路。

瘢痕子宫是女性患者进行子宫手术造成子宫表面生成瘢痕,常见于剖宫产手术术后、子宫肌瘤术后等,近些年,随着手术水平的提高与众多因素的影响,选择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因此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有子宫破裂的风险,因此应结合产妇临床指征为其选择最合适的分娩方式。本文选取本院妇产科22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娩情况,现报告如下。

金秋十月,天朗气清。记者走进天镇县张西河村,见到村民李俊峰正在为黄花越冬做准备。李俊峰是地地道道庄稼户,春种秋收,一年要忙多半年,然而,传统种植只够养家糊口。2016年,村里动员贫困户种植黄花,流转村民土地18公顷,打造脱贫产业。经过第一年育苗期、第二年低产期,2018年18公顷黄花全部进入盛产期,亩产干黄花250千克左右,上门收购价每千克50元,亩收入可达到12000元左右,是种玉米的10倍,而且黄花种植一次投入多年收益。

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是最好的示范带动,看到永丰专业合作社黄花种植成功后,不少村民表示,明年也将加入黄花种植大军。“老庄户认死理,就知道种植玉米、土豆、小杂粮,‘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种植黄花,可有好多村民不愿意种、不敢种,担心挣不了钱。如今村民的种植积极性都起来了,保守估计,明年黄花种植能突破67公顷。”村支书李全瑞说。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黄花种植已经在张西河村扎下了根,一两年后,这里的村民将在满地黄花香中脱贫致富。

(李雪冬)

辽宁宽甸:种下蓝莓果告别“空壳村”

初冬之时,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杨木川镇政府行进在金安村的弯曲的山道上,能看见杨木川镇蓝莓产业扶贫基地的大棚。这是一个承载着杨木川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基地,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集中力量发展蓝莓产业

2017年6月,杨木川镇党委和政府召集驻村帮扶的12家单位和9家结对企业商议,形成了建立 “驻村帮扶工作集体议事制度的工作思路”。有了这一工作思路,极大地提升了帮扶单位和结对企业的使命感。

经过几次议事会议后,各单位统一了思想,以股份制的形式筹备建立蓝莓产业扶贫基地。依托蓝莓扶贫产业基地这一平台,既能作为“一乡一业”产业发展的引擎,又能解决贫困人口产业持续性和村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同时还避免了帮扶工作力量分散、扶贫资金分散、项目管理不专业造成的扶贫资金效益发挥低下的弊端。

杨木川镇及周边乡镇蓝莓种植初具规模,技术成熟,销路畅通。蓝莓基地建成获益后,还可以形成示范作用,带动小规模种植户发展错季水果,从而逐渐将蓝莓打造成“一乡一业”。

“种植蓝莓不是拍脑袋的想法,团省委驻村扶贫工作队从去年3月份开始有了建设扶贫基地的初步想法,最终筛选出种植反季节蓝莓。”杨木川镇党委书记孙明灏告诉记者。

利益联结激发群众干劲

2017年9月,辽宁团省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对蓝莓产业扶贫基地项目进行了充分调研后,委托专业机构做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了确保项目平稳推进,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确立了“党组织+扶贫工作队+基地+农户+村集体”的扶贫开发模式。

经过杨木川镇党委、政府、团省委、等帮扶单位几个月的努力,截至到2018年3月底,该项目共争取、整合资金310万元。该项目位于杨木川镇金安村16组,占地面积1.3公顷,新建自动温控蓝莓大棚10栋。项目已于6月30日前完成主体建设。

蓝莓扶贫基地的负责人时景凯告诉记者:“基地现在每天有20人在干活,大部分是镇里的贫困户。为了扶贫,我将市场上200元/棵的蓝莓苗以150元/棵的价格销售给基地,蓝莓现在移入大棚,明年3月就能采摘,一个棚的纯收入能达10万元以上。”

长效机制孵化致富样本

尽管遭遇今年极端天气,扶贫基地仍实现效益13万元,村集体和2018年脱贫户均实现了收益。“我们村还有4户7人没有脱贫,按照扶贫基地的受益分配方案,每人将从基地分得300多元。村集体也将告别‘空壳村’的历史,将来受益多了还可以为村民做更多的公益事业。”团省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王智勇告诉记者。

杨木川镇蓝莓产业扶贫基地项目一期在各方的努力下建了起来并且取到了预期目标,在宽甸县引起很大反响。前不久宽甸县毛甸子镇组织各驻村第一书记到扶贫基地参观学习,准备借鉴杨木川镇的扶贫基地模式。

辽宁团省委书记赵红巍在基地调研时鼓励:“基地扶贫模式有创新,好项目不愁资金,希望项目能成长为扶贫的造血库,特色农产品的孵化器,农技人员的培训学校。”杨木川镇蓝莓产业扶贫基地是基层扶贫开发实践中的一个创新典型,将成为这一产业主导下的长效脱贫致富样本。

(王伟)

猜你喜欢

杨木黄花蓝莓
鸣秋·吉林杨木沟写生(中国画78cm×53cm 2021年)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蓝莓建园技术
3 种水性漆在杨木表面的润湿性对比研究∗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悬崖上的杨木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