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析
2018-12-19潘珊珊
摘 要:针对高三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我诊断——思维形成——思维强化——思维拓展等步骤,规范解题程序,细化历史思维过程,将历史思维的培养融入讲评课中,是真正发挥讲评课的功效、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观题;讲评;思维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潘珊珊,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教师。(广东 广州 510220)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0-0107-02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历史思维能力是指能以历史的眼光理解、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越来越受教师所重视。
一、问题的提出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历史复习的必备课型,其中主观题的讲评是重头戏。练习不在多,而在精;考试不在频,而在评。高效的主观题讲评应该能做到完善知识结构、查漏补缺,归纳解题方法及培养正确解题思维的过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会出现“拿到题目不知从何下手,看到答案觉得很简单”“这个题型已经练了几次,为什么考试再遇到还是不会做”的情况。究其原因,部分讲评重视由上而下的知识回顾与解题方法讲解,只关注了答案,没有重视推导过程,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解题素养的提高与深层思维的激发。
要解决这些问题,建构主义理论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是由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促进下主动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学习者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使用所给的工具(软工具和硬工具),建构对当前学习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通过模型表达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问题解决策略
规范的历史主观题解答一般是基于问题解决方式的思维过程(见下图),学生从具体的历史问题出发,首先要会审设问,准确分析出设问的主体、依据、角度、分值等限定;再带着问题审材料,读懂、读全、读透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寻找试题与教材的最佳结合点,调用所学知识,形成答案。在整个思维推导过程中,学生必须深刻理解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并达到知识经验建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问题解决。笔者尝试将历史思维的培养融入高三主观题讲评中,规范解题程序,構建答题思路,提升学生简答题的解题思维与答题品质。
三、教学案例分析
本案例节选自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周测试卷第40题,考查的是世界工业化问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提取、分析、推断的能力。从成绩反馈看,全年级平均分16分,得分率为64%,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改卷中发现学生答题思路混乱、生搬硬套、术语欠规范的情况尤为突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禁令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该公司的特点和性质(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6分)。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3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分)?
1. 课前准备——自我诊断。讲评前,学生需要先进行复卷,对各小题进行回顾与分析,填写自我诊断书(见下表)。在此基础上,对比得分率,总结未掌握的考点与错因,以便讲评时有所侧重。
2. 教学实施。具体过程分为以下3个步骤:
(1)思维过程形成。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细化历史主观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以40题第一小题为例,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步骤过程:①审设问。一审问题的依据,本设问要求“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审问题的项目,本设问的题型是分析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三审分值,以分值判断本设问要点需达到2项;②读材料。一读导语,明确所有材料围绕的主题,本题的主题是“工业化”。二读时间,联系时代背景,本题材料一时间“1774~1785年”,可以联系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三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如核心内容或关键结论,材料一核心内容是“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不准技师、机器出境”;③结合所学。依据对设问和材料的分析,本设问可以调用英国“工业革命”和“日不落”帝国等相关知识;④形成答案。将要点整理成语言精练科学、逻辑通顺的答案。随后让学生对比重写的答案与标准答案,自我审视,进一步规范答题。
(2)思维过程强化。学生熟悉主观题解题思维环节后,模仿40题第一问,独立对第二问进行分析,经小组讨论后整理答案要点,强化思维过程。最后师生共同分析答案中的典型错误,小结得失。
通过重现思维过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解题思维环节的熟悉与掌握。同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即时诊断,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在思辨与交流中加深对自己的解题失误或思维障碍的认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
(3)思维拓展。拓展主要是对所讲问题的拓宽、提升。讲评试卷不能只停留在本张试卷的题目上,应根据考试知识点间的联系,拓展讲评课的宽度,扩大知识量;扩展思维,使学生形成更完整的思维过程,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将解题思维真正内化为学生思维过程的一部分。通过训练及时反馈,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体会到能力提升的喜悦,强化了积极的学习体验。
四、反思与感悟
本文是对高考历史主观题讲评题一般模式的一次尝试,通过自我诊断——思维形成——思维强化——思维拓展等步骤,结合规范的解题步骤,细化一般的问题解决历史思维过程。在具体操作上,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练习、表达的机会,力求实现思维的自我内化与解题能力的提升。
历史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节课上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教师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高中三年的思维能力培养进行整体规划,使其贯穿于学生学习历史的每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1] (美)乔纳森.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用于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责任编辑 易继斌